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不是善人 (第2/3页)
?”
听了李鸿章的说辞,李大成不由的苦笑了一下,这老东西也不是个善人,想着在东三省再打一场津沽大战,这事儿不是不成,只是大清的国力不成,打一场横跨三省甚至更多地域的恶战,振威军有这个本事,但大清没这个财力、物力。
若真打这一仗,还是必败之局,这事儿想的是不错,可惜没有开战的条件呐!
“该咋办就咋办,万事有朝廷!”
给了李鸿章一个不太确实的回复之后,李大成再次换了一个姿势,看着二爷的凶悍,旁边的桂顺眉弓也在一个劲儿的跳,这位爷,您的血都流地上了,不能消停消停?
“老二,你这伤……”
“不碍事!”
“万事有朝廷,李二爷就打算坐看东三省易手?”
李鸿章也想看看李二神将到底有多狠,无视官帽椅上掉落的血滴,他用李大成刚刚的话,回抽了一记耳光。
“易手?易到谁的手里?
都说东三省匪患猖獗,振威军三十几万人,朝廷也养不了,东三省地大物博,正好让裁撤的兵将屯田戍边安定地方。”
清廷不能支撑战事,振威军也不是不能打,化兵为匪,边抢边打,只要军火补给充足,怎么打不是打呢?
东三省那边可是财源之地,木料、矿产、农作物,都是可以赚钱的买卖,边境盗匪也不是什么瘪三营生,那也是能发大财的。
大清的百姓穷困,正好在东三省试一试一些赚钱的歪路子,职业土匪跟职业军人的区别不大。无非名称上不一样,说白了干的都是杀人的营生,一国之血性何来,杀出来的!
杀自己人那不叫血性、悍气,杀外国人才算。将振威军变成边境土匪,这事儿也早在李大成的谋划之中,现在差不多是时候了,第一个要倒霉的就是沙俄老毛子,几千公里的边境线,李大成倒要看看。他们如何来防守。
“此事怕是多有不妥,只怕尾大不掉呢!”
计是好计,只可惜不太符合李鸿章的出发点,将振威军变为盗匪,这个变数太大。李鸿章不愿支持。
“丢他妈都丢了,还怕个屁的尾大不掉?
军资的事情,机器局能办吗?”
振威军化军为匪,简单!一个命令下去,以团营连为单位分开驻扎就好,钱粮不是问题劫掠就好,弹药是个大问题,没有弹药靠玩刀子劫掠沙俄正规军、边防军。那就是真的开玩笑了。
军资也不是谁都能采购的,内购不成就外购,那也只是个笑话。几百条枪几千几万发子弹或许可以,但动辄几万枪械、数百万子弹、炮弹、再有火炮、机枪这样规模的订单,哪一国的兵工厂,敢随随便便的卖给私人?
与一**队换装规模差不多的军火采购订单,不是政府间的交易,是没有多少可行性的。在东三省自建兵工厂,自造枪炮弹药。不是不成,但要有个时间段。起码三五年之内,振威军是没有这个本事的。
“倒也不是不能办!缺个由头的!”
现在的李鸿章也有些后悔多此一问,掺和这事儿,能有好儿?
“由头?中堂大人这么说话可就不坦诚了。
朝廷不参与对俄战事,自然可以一推六二五,沙俄与东三省的土匪起了冲突,身为地主的朝廷,怎么也得向邻国伸出援手的,帮忙剿匪的,这不是由头?
朝廷即便不伸出援手,也该充实东三省大军,以资防御土匪在各处攻城拔寨的!
这事儿想必英国人会支持咱们,小日本也会支持咱们,至于沙俄,这世上有太多好心当作驴肝肺之人呐!”
今天有些话不该说,刚刚那番话更不该说,但对面的老李本事非凡,不仅镇住了桂顺,也镇住了李大成,有些话不经意之间就说出来了。
自己这边还在滴滴答答的流血呢!平白的跟老李说这些废话,简直是在浪费生命,许多事儿,闷头去做就是了,说出来,不好!
“明白了,贝勒爷,以后这振威军是不是要布防呐?”
见李大成的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