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七章 血火世界(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四十七章 血火世界(四) (第2/3页)

阵地,对上的是小日本,仗打的艰难,比枪法不成,比士气也不成,比人数振威军也不占绝对优势,除了败退,没有其他选择,一步不退死守阵地,老兵都填进去了,以后的仗就更没法打了。

    面对以日俄为主力的联军,振威军能保持节节败退的局势,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

    对方一点点试探,对振威军而言,是没什么好处的,原因大体有两个,一是联军在待援,二是联军在筹备一场总攻。

    好在每次撤退,都是振威军一方主动撤退,在兵员上虽说有损失,但在枪械上,不减反增,这样的打法若是有足够的后备,李大成能一点点的拖死他们,但时间对于联军而言也是很宝贵的,总攻只怕很快就要来了。

    军粮城一带的阵地还在加固之中,可对面的气氛却有些异常,李大成很害怕,对面给他也来个突然的总攻,一旦溃散,再打就要在津门打了。

    撤退!主动撤到还没有加固完毕的军粮城阵地,这一退就是十数里,以空间换取一定的时间,重新整合一下振威军,也是不得不做的事儿了,不然在平原上很难挡下日俄联军的总攻。

    李大成主动撤退,应该是正确的,这为振威军上下争取到了五天的时间,前面的情报显示。小日本的后援到了,人家也在整合部队呢!若是在前面一直拖着,军粮城这一仗就不好打了。

    大沽炮台剩下的五千多发炮弹,都被李大成埋在了军粮城一带,这一仗。李大成还想让联军吃个亏,再往后,还得撤,撤到打黄庄歼灭战的那片区域,平原作战无险可守,军粮城以西多为荒地平原。打野战对振威军不利,黄庄一带村镇遍布,退到那里就只能依托村庄打阻击战了。

    那边的人员撤离缓慢了一些,黄庄一带离着津门太近,一旦在津门开打。黄庄一带的村镇必然要遭殃的,因为那里村镇太多,之前的堵河放水,也没敢在那里进行,或许退到黄庄一带,还能利用一下海河,迟滞联军的动作吧?

    军粮城的决战,由日俄联军发起。五千发炮弹一遭在战场引爆,让日俄军队吃了血亏,但也引来了日俄联军的疯狂报复。

    二百多门火炮。打了一天一夜,留在军粮城的三十门火炮,悉数被毁,打的双方谁也没讨着好儿,军粮城一战,李大成估计战损比应该是突破了一比二。日俄军队比之前伤亡多了一些,但好也好不到那里去。刚刚重组的十五万振威军,减员六万余。再次成了残废。

    从军粮城撤退的时候,仗打的就凄惨多了,连续几十次的接触之后,对方也摸到了李大成的一些想法思路,振威军撤退,日俄联军撵在屁股后面追打,一路撤到黄庄、灰堆一带,振威军也在一路丢弃尸体,八万多人马从军粮城开始,撤到黄庄又损失了两万余。

    撤到黄庄之后,李大成也意识到了不妙,让一大半振威军强行裹挟着黄庄附近的百姓退往津门租界,李大成索性直接放弃了黄庄一带,掘毁、炸毁周遭的河堤之后,李大成留下一片汪洋,将剩下的振威军全部撤到了津门租界附近。

    滩头决战、炮台争夺战、军粮城决战,可圈可点的三场大仗,在策略上李大成占了优势,但在损失上,振威军却远远大过了联军,三场大战用了二十多天的时间,李大成从黄庄撤到津门的时候,他所保证的一个月时间,并没有做到,还差四天时间才一个月呢!

    这二十多天前后损失近二十万人马,一路撤到津门,李大成估算了一下,联军的损失至少在六万以上,这样的伤亡对联军来说已经不小了,这样的战争还要不要打下去,联军那边应该要有个考校的,再打津门就真要玉石俱焚了。

    “贝勒爷,我的话说满了,一路下来,咱们没能拖延一个月的时间。”

    在直隶府署的大堂之中,李大成与廷杰面对面坐着,上面坐的是桂顺,下面坐的是直隶的官员,战争结果不如预期,振威军的军心士气,是一大原因,军粮城撤退时,李大成的疏忽也是不小的原因,被追击之后,振威军上下毫无战心可言,才是李大成弃守黄庄一带的最主要原因。

    如今战火烧到了津门附近,大规模的撤退也要开始了,认错的话,只是李大成的开场白。

    “满不满老子不在乎!

    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