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相安无事 (第3/3页)
直接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啊!“怎么说?义和团给朝廷运粮?蒋先生你给谋划个说法?如今沧州府周边的各州县,都在防备着咱们呢!盐货没了粮食也就没了,这事儿你们看着办吧!”现在这时候,朝廷跟民间都有个说法的,叫做青黄不接,去年的存粮没多少了,新粮打不下来,朝廷这边还要剿灭义和团,直隶算是乱了,直隶今秋的新粮怕是要大打折扣的,海路的粮食已经断了顿,漕运再断,指着陆路的粮食供应京津,官商们吃的起,百姓吃得起吗?海路短期的断续,让李大成借助漕工之力,抓住了京津的咽喉,海运断了没多久,粮食危机还没有出现,一旦漕运再停住,最多半个月,京津地区就要陷入粮荒之中。京津依靠南来的粮食已久,再加上人口的膨胀,粮荒一现,京津地区半数的人都要饿肚子,真要出了粮荒,朝廷可不会跟地方官员讲理,漕运断绝之责,第一个要追究的就是沧州府!抓住了这一点,加上营帐之中的枪械,沧州府在李大成眼中就是可以被随意玩弄的货,让他摆个什么姿势,他就得乖乖的摆出来。“壮士,可否请旨重开漕运?”李大成有他自己的想法,蒋辉云何尝不是呢?现在的漕运,只承担皇粮的运送,若是能恢复漕运,这可是条淌着银子的运河,沧州府上下多少捞点,就是一个盆满钵满,这个时候请旨重开漕运,钱财倒是其次,关键是政绩啊!“哼哼!重开漕运?运河要不要疏通?漕船要不要新造?漕工、漕勇要不要银子?朝廷要是有这闲钱,老子能来沧州府?”朝廷行政,关键就在一个钱字上,漕运为何断绝,还不是靡费太大、运量太少,与海运相比,漕运确实不占优势,耗时、耗力、耗财,重开运河可不是几百万两银子的事儿,而是每年几百万两,这样的代价,大清朝廷如今是付不起的!“呃……那沧州府该怎么办?”这话该怎么说呢?臣子要体恤朝廷不是?重开漕运看似是个好主意,但上奏之后就不是什么好主意了,这是在打朝廷的脸,重开漕运是不错,但朝廷也是真没钱啊!这样的折子上去,你让朝中那老几位如何自处?“怎么办?现在知道怕了?沧州府借助直鲁两省难民之力勉力维持漕运,一应粮草用度沧州府自筹!这个说法可行吗?现在的义和团杀不胜杀、诛不胜诛,就别拿义和团说事儿了,说说难民、说说功绩,由老子来弹压义和团,咱们双方相安无事岂不是更好?形势,你蒋先生看的还是不明白啊!一个月之后,你再看,这义和团还是不是乱匪!”话怎么说全在一支笔杆子上,蒋辉云不是不明白这样的道理,只是被李大成给镇住了,有了李大成的一点拨,事情也就明朗了,无非沧州府周边的义和团闹的没有涿州那么凶,不用粉饰也是功绩,粉饰一下就是花团锦簇啊!“壮士说的对!咱们相安无事,各州府运盐的事务,沧州府今日便行文协调,如今确保京津漕运才是我等臣下的第一要务!”事情说明白了,理顺只是沧州府几句话的事儿,李大成也有心再扩一扩实力,弹压义和团之事,他也就顺手接了过来,如今的黄河拳,还是太弱小了。
;
扫描起点微信二维码,全民抢答冷知识,拿勋章,赢大奖!
点击微信右上角+号,选择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参与!
各种大奖,轻松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