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经济为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经济为纲 (第2/3页)

关键时期,德人因拳乱仇视华人,青岛百废待兴,这里难道不是发展的天堂?

    既要发展,就要有兵有财有土,兵,武卫军精锐、江湖草莽可算是根底,山东历来灾荒连连,三千万人口,流民一成五,四百五十万;自耕农六成强,一千八百万;以精锐壮大军,兵已有之。

    财,山东丝棉酿酒乃是古业,临清、济宁运河要道,苏皖鲁直豫,五省粮食汇聚之地,虽清末运河淤塞,但航道依旧,稍加修整也是财路一条。

    烟台港沟通南北东西,面纱进口,一年千余万两海关银,出口草编、发套、生丝、花边、油料、矿产,这些俱是手工业,可养民。

    烟台缫丝厂,盛宣怀运作;张裕葡萄酒,南洋大亨八千万身家的张弼士运作;山东大学,袁世凯的钱袋子,实业家周学熙运作。

    丝绵之地,自当建纺织厂,又与状元实业家大生纱厂张骞有联系,此外还有荣氏兄弟。

    山东矿业,石英石中国第一,至民国二十二年玻璃尚需进口,一年耗银数百万,胶州、青岛名为胶澳,胶州富石英石,玻璃产业可建。

    要建玻璃产业,势必需要纯碱,山东沿海多盐场,又是一个商机,民族实业家侯德榜,做的正是纯碱。

    建厂需要水泥,而青岛周边平度富石灰石、粘土矿藏,坊子有最好工业煤矿,德国建造青岛港,需要水泥不少,近邻日本也是水泥大国,商机无限、硝烟无尽。

    进面纱出棉布,造玻璃出水泥,身在青岛没有交通怎么行?胶济铁路、卢汉铁路、海上运输,路权之争要对列强银行家,海上运输还有船王卢作孚,经商烽火之路,无兵有财岂能远行?

    说千道万,乱世饱腹第一桩,山东人多地少,粮食、灾荒是命门所在,胶州、青岛有一胶莱河,可运数州县之花生,花生可榨油,油料出口换钱,花生饼可做饱腹之用。

    既有花生就有大豆,东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