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 谁说戏子多秋 (第2/3页)
也就是在那时,大玄的百姓们在胆寒中也了解到,原来在国家西北处,还有这么一支王者之师。
要说在谋反最开始时,也是战争最为残酷时,担任三万铁骑总指挥的是谁?
不是自己的父皇,也不是哪位资历颇深的老将领,而是自己这个年不过十六的皇兄。
记得听皇家其他皇叔随口提起过,当时陛下决定用自己大儿子担任如此重要职位时,军中是很有异议的,无非不过是年纪太小,资历尚且,谋反之路,艰辛无比,错一步,就是满盘皆输,但是玄承熙只用了一场战争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
大玄西北是大漠,大漠多沙尘,三天一小,五天一大,父皇他们当时,基本是蒙布拂晓前行,到傍晚脱下铠甲,一身流沙倾泻而下,很是夸张,就在这么苛刻条件下,两军对垒数日,数十万军队在两边列阵,剑拨弩张,正当自家这边后勤跟不上时候,玄承熙愣是不顾所有人阻拦,力排众议,孤身一人带三万铁骑冒着狂沙,不知用何等办法,一路绕后厮杀,直面突袭敌军老巢,战还没打,就将敌方大将人头砍下,与父皇正面军形成两面包夹之势。
这一战,空前绝后的大胜,赵承熙之名,从此响彻玄家铁骑中。
要论行军打仗,十个玄弈都必定是玄承熙对手,要比对人心权力的权衡之术,玄承熙这一手放的让玄通日后想来是一阵头皮发麻。
从造反到立国,玄承熙没有一次向父皇邀过功,甚至在大胜前夕,就卸下所有职务,将手中兵权交还给父皇,更是文臣武将几乎一边倒的情况下,放掉手中资源,任凭自己培养势力,直至今日的平衡。
父皇谋逆出身,比谁都清楚一家独大的后果在哪,所谓的御龙术,无非讲究朝堂平衡四字,相互制约,是最好的结局。
就跟庙堂与江湖一样,庙堂得势时,江湖就得老老实实弯腰跪服,江湖独大时,庙堂何提制约,江湖中人不造反,不剑指皇宫都算客气的了。
所以父皇从开朝至今,一直想要动江湖势力空前绝大的凉州。
这一点,无可厚非。
耳畔曲罢,歌舞停止,紧跟着又是一阵有序脚步声,九重楼又重归于安静之中。
赤袍太子收回手,紫衣皇子回过神。
玄承熙微笑问道:“二弟,这曲谱的如何?”
玄通附和一笑,佯做认真思索,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