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一章北周要来结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九十一章北周要来结盟? (第3/3页)

州、灵州、陇右各州刺史都率部到平凉,接受贺拔岳指挥,宇文泰被任命为夏州刺史,代斛拔弥俄突镇抚其地。

    贺拔岳做的事情固然很是热血,可是当时高欢手里的实力远远超过关陇地区的军事实力,虽然不说是关陇地区的十倍兵力,也足足有他们的七八倍以上,因此还是有很多将领反对对抗高欢。

    结果在永熙三年(公元534年)正月,贺拔岳被老朋友,已经暗中被高欢收买的侯莫陈悦刺死。

    关键时刻,宇文泰奔赴平凉,临危之际为诸将所推,代贺拔岳总帅众军,并且顺利击败侯莫陈悦,分置刺史、太守,将关陇掌握在自己手中。;

    然后他又接受了孝武帝兼尚书仆射、关西大行台的任命,遍发檄文,罪责高欢,公开与他决裂。

    可是宇文泰掌握西魏大权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年底,宇文泰因与孝武帝元修发生冲突而杀之,改立北魏孝文帝孙元宝矩(公元507-551年)为魏帝,史称西魏,元宝矩即西魏文帝。

    处理完宗室问题,宇文泰还要面对着来自内外的强大压力,西魏初建,与据有江南的梁及拥有黄河南北的东魏鼎足对峙,但实力远逊于二方。

    从五胡十六国以来,西魏统治的关陇地区一直都是民族纷争最为频繁的地区,几乎这一时期每一个活跃于历史舞台的民族都在这里留下过自己的痕迹。

    北魏末年,关陇大乱,由于十六国及北魏时期民族初步融合的成就,没有像十六国后期那样涌现众多的民族政权,但民族势力仍然存在,相互之间矛盾重重,使关陇未能出现一个足以控制全局的政治势力。

    这样的局面虽然给了宇文泰为首的武川豪族酋帅了走向政治前台的机会,也给他们提出了如何整合稳定关陇局势的难题。

    虽然宇文氏家族一向被视为鲜卑人,但是却因为作为北魏主体统治民族的鲜卑人绝大多数都在东魏-北齐一边,西魏的鲜卑族人比例非常低,这就导致西魏-北周政权不得不依赖、重用关陇各地的各族豪帅。

    为了让关陇本地豪强酋帅能够支持自己,宇文泰很干脆的分权,将西魏政权办成了类似合伙人的股份公司,中央高层实行的是八柱国领军的政策,以此来拉拢当时拥有兵权的原北魏将领拥戴自己。

    哪怕是西魏-北周的统治者,宇文氏家族也和宗室一样只领一支军队,另外八柱国大将军也是各有军权,因此这时的宇文氏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在事实上只不过是大家伙合伙推出来的总经理而已。

    而在地方上,宇文氏则极力推行有鲜卑特色的府兵制,一方面是加强宇文氏家族对地方上的控制,另一方面则是拉拢了一部分没有能力进入高层政权的地方各族豪强势力。

    府兵制能够很好的保证这些在地方上非常有能力的豪强保持自己的权力,以此换来了这些地方豪强对宇文氏家族的大力支持。

    正是有了这一系列的举措,宇文泰及其之后的北周政权竟然能够将原本是一团散沙的关陇势力整合到一起,并且在随后的小关之战、沙苑之战、河桥之战、邙山之战、玉璧之战数次大战中接连打退强大的东魏-北齐,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而且这个奇迹还在继续,在玉璧之战后,趁着东魏沉浸在养伤的时候,以及高洋迷醉于征服北方游牧民族的时候,西魏在南朝的侯景之乱中,一举夺取了益梁二州、秦、雍之地,还包括荆壤大半土地。

    短短几年中竟然一举将国土面积增加了几乎一倍,而且国民数量也从原来的仅有关陇四五百万人增加到了近千万人,实在是让人佩服。

    只是让王泽疑惑的是,这么一个强国为什么之前不和己方结盟,偏偏是在这时候才想起来和己方结盟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