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章独孤永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五十章独孤永业 (第2/3页)

虽然处处遵守斛律协的命令,但是谁都可以感受到独孤永业心中的不服气,斛律协也能很清楚的感受到独孤永业看他的意思‘不就是有个位高权重的好叔叔么!’

    其实对独孤永业斛律协也是很看重的,对他也是多次拉拢,谁说鲜卑勋贵中没有山头主义呢,这一次斛律协派遣独孤永业穿越整个山区进攻王勇防守薄弱的腹部可以说是用心良苦。

    一方面是将自己大营中一个整天对自己不服气的大将变相的赶了出去,这样便于树立自己的威信,另外也是对独孤永业的示好,想来这一次让他独领一军还送了这么大一个功劳,独孤永业以后会感激自己的吧!

    对于斛律协的这些想法,独孤永业当然不会知道,就算是知道了恐怕也会不屑一顾,现在他正站在曲阜城内阙里街上的孔庙前,今天他要来祭拜先师圣人孔夫子。

    说实话,这一时期的曲阜实在没什么好看的,早先还算富庶的城池因为战乱城内百姓大半逃亡显得格外萧条,那些后世闻名的景点连个影子都没有,后世的石门山也没有石门寺依然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甚至后世闻名的三孔也是格外凄凉,如今的孔林作为孔氏家族的墓地也只有一顷地十几亩大小,孔庙虽然从孔子去世第二年就建立起来到现在已经八九百年了,可是也远远没有后世人们所见到的规模,前后不过是个宅子的样子。

    至于后世世人传颂的孔府现在更是不知道在哪里去找,因为历史上孔府的建立要到再往后近五百年北宋年间才会修筑起来,现在曲阜孔氏族人那么多,谁知道孔夫子的嫡系子孙是哪一个!

    独孤永业前来孔庙为他带路的是曲阜本地的一名主簿孟令同,因为本地县令早在去年战乱初期就不知道哪里去了,可以说是消失的无影无踪,而曲阜因为地处偏远朝廷也一直顾不过来没有继续往这里派遣官员。

    当然了你想派人也得人家愿意来呀,因此无奈之下一直是身为县里主簿的孟令同在主持曲阜城的政务,作为亚圣孟子的后人他对于先师圣人孔子是非常重视的,前年战乱还没有发生的时候他还曾带人为孔林植树数百株,另外他还曾经多次亲自带人修缮眼前这座孔庙。2018

    曲阜孔庙的历史非常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即周敬王四十二年(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根据《史记》的记载,当时孔子的弟子将其“故所居堂”立庙祭祀,庙屋三间内藏衣、冠、琴、车、书等孔子遗物。

    而孔子的崇高地位被官方明确认可却是一直到二百八十多年后的西汉刘邦时期,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十一月,高祖刘邦击杀九江王英布后自淮南还长安经过阙里,以太牢祭祀孔子,开皇帝亲祭孔子之先。

    等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随着儒学独霸朝堂,孔子的地位越发尊崇起来,元始元年(公元1年),汉平帝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等到东汉建武五年(29年),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也从过阙里,命祭孔子,其后东汉明帝、章帝、安帝均曾到曲阜祭祀。永兴元年(153年),桓帝下诏重修孔庙,任命孔和为守庙官,并立碑以记,有汉一代庙宇虽经多次整修,但仍以宅为庙。

    等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孔庙在天下大乱中也难以独善其身,虽然没人敢于破坏庙宇,可是历经汉末三国乃至整个南北朝时期的乱世因为“百祀堕坏”,孔庙日渐颓败下去。

    虽然不时也有孔氏族人不时前来修缮看管,可是在这纷乱的年代连人都活不下去了又哪里有时间来管这些呢,这些孔氏族人也不过是平日里打扫一番,对于翻修庙宇是无能为力的。

    好容易等到北魏魏文帝年间因为魏文帝倾慕汉文化实行全面汉化政策“令鲁郡修起旧庙”,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