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五百七十八章大反攻(一) (第1/3页)
在辽东战场百万隋军败亡后,原本处于战场中心的辽东城顿时成了整个夏国实际上的军事中心,竟然一副就此安家落户不走了的架势,于是很多夏国大臣都知道夏国接下来政治重心向西移动将是以后的必然性。
击败隋军后夏国的扩张方向就只有西面的隋帝国,因此王泽决定逐步将行在迁移到辽东城,为了指挥的便利夏国枢密院是第一个从镇海城搬迁到这里的夏国国家机构。
在枢密院搬迁的同时,王泽亲自坐镇指挥,将一条条命令通过各种通讯方式迅速传递到各地夏军的手里。
先是步军第二军、第四军、第五军以及另外三个国民卫队军编制组成的大军迅速越过辽河,先后包围了在燕郡、柳城郡企图据城顽抗的二十多万隋军和数万粟末部军队。
虽然被包围的隋军中还有相当数量的隋帝国忠诚者,粟末部大首领突地稽也对隋帝国的失败相当不甘心,不愿意就此投降,他们还怀着希望隋帝国能够再次动员百万大军对夏军发起第二次进攻。
这样隋军不仅不用投降,甚至还可以作为夏军包围圈中的一个强大内应,犹如钉子一般牵制数十万夏军。
然而之前辽东百万隋军的败亡已经彻底击碎了绝大部分隋军将士的信心,因此在夏军强大的攻势和攻心战双重双重作用下,两郡先后在隋军内应的协助下被成功攻克,极大减少了夏军的伤亡。
士气低沉、战意全无的二十多万隋军在这两城沦陷时仅仅战死不到两万人,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深受隋帝国恩遇的粟末人足足战死了大半,连大首领突地稽也死于此战。
当然隋军战死数量少也跟夏国同样是汉人文明建立的国家有着深厚的关系,跟隋帝国效命跟夏国效命都差不多,这也是隋军死亡更加低的一个很大原因。
随着燕郡、柳城郡落入夏军手里,也就意味着辽西一直到滦水下游北平郡之间的整个辽西走廊都已经落入夏军掌握中,从此夏军可以安安全全的将辽东和涿郡联系在一起。
同样,辽西的陷落也意味着辽西一直到涿郡之间的两百多万汉民也成为了夏国统治下的民众,燕郡和柳城郡两地因为地处边境,这里的汉民数量并不多加起来也就是二三十万人。
不过长城以内的涿郡、安乐郡、北平郡等郡县的人口就多了,每个郡都有近五十万人,尤其是涿郡人口更因为当初没有遭到王勇的大迁徙,拥有七八十万人。
然而王泽并不打算这么快就给这些汉民以夏国国民身份。
他计划先将这两百多万原隋帝国汉民全部迁徙打乱,分别安排到夏国本土和南洋各郡后才给他们国民的身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削弱隋帝国本土世家的影响力。
世家豪强们的强大影响力并不仅仅因为他们身居高位、掌握了文化的垄断,更是因为他们利用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