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五十五章小气的杨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百五十五章小气的杨坚 (第2/3页)

众基本上还能够安居乐业,户口和财产也剧增,又加上其他一些促进生产的措施,在很短的时间内,百业兴旺,经济繁荣景象由此而生。

    在一开始隋帝国内部发生干旱的时候,大臣们虽然操劳许多但并不担忧,因为在隋文帝即位后,为了预防饥荒等灾害的发生,在全国许多重要地方都修建了大型的诸备粮仓。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这些都是后世史书上曾经大肆书写过的。

    这些大型粮仓存储的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按照每石一百六十斤,一个成年人在饥荒时一天一斤粮食计算,一个大型粮仓存储的粮食足可以供五十万人食用一年以上。

    如果按照最低的每人每天半斤计算,一个粮仓就可以养活百万人一年时间,这个数量绝对惊人。

    在夏国势力败退后,因为整个黄河下游的人口几乎被席卷一空,因此隋帝国在那里也沿袭了大农场的发展思路,粮食产量极大增加,所以在全国兴建的大型粮仓有二十多个,其他大大小小的粮仓也有近百。

    在原来历史上,贞观十一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

    也就是说,隋朝在洛口建立的洛口仓被李密率领的瓦岗军大量使用,而西京长安的粮仓也在唐朝建立后一直使用,可是一直到贞观十一年还没有用完,这时候隋朝已灭亡了二十年,连粮仓的建立者隋文帝都已经死了三十三年。

    在后世一九六九年在洛阳考古中,发现了一座大型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四十五万多平方米,内探出二百五十九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五十万斤,由此可见的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如今的隋帝国比原来历史上还要更加富强,粮食产量也更加高,不管是粮仓的数量还是存储粮食的规模,都远远超过原有数量。

    按理说这时隋帝国存储的粮食足可以让全国近半的人口食用一年,发生了干旱只需要开仓放粮就足够了,可是隋帝国的大臣们却为难的发现自己家陛下是个只进不出的貔貅。

    隋文帝的节俭,让他在建立了这么庞大的粮仓后居然只进不出,只想着建立仓储,可是等到需要拿出来救急百姓的时候,他居然不舍得开仓放粮,这下可是把隋帝国的大臣们急坏了。

    本来吧,建立这些仓库就是为了救灾之用,可是如今你居然不愿意开仓放粮了,这不就让这些仓库失去意义了嘛?

    在这样的情况下,以高颖等为首的大臣们纷纷劝谏,可是杨坚一面是因为独孤皇后的事情心情不好,另一方面则是吝啬的性格不舍得放粮,事情迟迟得不到解决的情况。

    最后最了解杨坚心思的杨素终于知道该怎么做了。

    他在与杨广商议后,上书杨坚,如今饥荒已经发生,可是需要如何救灾又迟迟得不到解决,等到朝廷做出决意恐怕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