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逐步成长的诸侯国 (第2/3页)
、机车、轮船都是不对外销售的,哪怕这些人是夏国的诸侯。
既然断了这个念想,所有的诸侯都一边忙着在夏国操持各项事务,邀请一些规划专家给自己的领地做规划,另外也都派了心腹之人去封地进行最开始的拓荒工作。
夏历三十三年中,夏国最忙碌的除了那些将要就国的诸侯,便是第一批分封到昆仑洲的十大侯国派来的使节。
原本这十大侯国得知夏国研制出来能够使用蒸汽机的机车和海船后,也都派人来准备学习,顺便看一看自己有没有制造的可能。
这些诸侯的请求当然被王泽为了维护宗主国的利益拒绝了,这些诸侯使节虽然失望不过心里本来也对这一次的行动没有报太大希望,反而王泽一口气分封二十四个是在昆仑洲,刺激到了这十个侯国。
他们毕竟已经离开夏国十年时间,虽然过去大家关系很好,都是一家人,可是这世间一涉及到国家利益,就已经不能用亲情来评价,哪怕诸侯国都有使节常驻镇海。
他们不知道王泽日后对昆仑洲诸侯国的态度会不会有变化,因此十大侯国接连不断派来几拨使者,就是希望探知王泽的意思,毕竟一下子来了二十四个竞争者,他们也需要考虑日后跟邻居之间的关系。
其实这些诸侯根本都不需要担忧哪样,毕竟第一批分封的诸侯都是跟王泽关系极为紧密的人,不管是程冲、朱睿,还是王泽的两个弟弟,还是其他周通、孙兴、曲六郎等人,前者是亲人,后者也是祖孙数代跟随王家的旧部出身,这些感情不是时间能够流逝的。
这一次王泽虽然一口气分封了二十五个诸侯,但依然威胁不到这十大侯国,经过十年的时间发展,最开始分封的这十个国家实力已经不可小觑,哪怕在将来的诸侯国竞争中也会占很大优势。
特别是王泽二弟王晖、三弟王昱两人建立的国家,因为受到很多人或明或暗的支持,两国实力在所有诸侯中是最强大的,人口、军队也是诸侯中最多的。
尤其是王晖在红海两岸立国后,他被分封为魏侯,因此便以魏为国号,魏国在经过十年的发展后,已经拥有了三十多万人口。
因为这里的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比较干旱的原因,在王泽还有农学院专家的建议下,这片地处后世非洲之角的魏国,在农业方面就没有发展太多农业种植,主要是以畜牧业和养殖业为主。
当然魏国也有零星的农业垦殖种植少许蔬菜和粮食作为补充,而夏国一向很发达的传统渔业也被魏国传承起来,成为其国民一个很重要的食物补充,其他的食用粮食基本上依靠从周围国家尤其是从南洋购买。
虽然这样从外部购买粮食对财政的消耗很大,但王晖却丝毫不担心,因为他的好哥哥王泽从一开始就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也门要地交到了自己的手里。
作为如今东西方之间最重要的航海通道,也门水道几乎承载着联通罗马帝国九成的商船通行,每年光是从也门水道征收的往来商船的税赋,就是很大一笔收入,完全可以用来购买粮食,支持魏国的各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