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卷:百炼成钢 第九十三章:有人搞事 (第3/3页)
。
金英站在一边催促:“手脚都麻利点,百官已经进宫了!”
朱祁镇看了一眼外面天色,无奈的说:“刚到卯时,不用这么着急。”
“大臣们许久没有见您,估摸着有许多事要说,奴婢想着早去一会,也能堵住一些人的嘴。”金英解释道。
朱祁镇明白金英肯定是听到什么“不确定的消息”了。
“是东厂那边的消息?”
“说是最近几天广东出身的官员,联系过于频繁,怕是会有什么不敬的举动。”金英斟酌着说。
“哦?朕不是听说出事之后,没什么人跳出来吗?怎么回事?”
朱祁镇一回来就问了于谦,虽然朝廷里对两个事的反应挺大。
可在如此铁证面前,倒也没有人愿意跳出来跟大是大非作对,只是对自己不够宽厚有几句埋怨。
“当时是胡尚书压了下去,现在皇上回来了,江西的官员恐怕要为同乡出头了。”金英说道。
大明自开国以来,一直是南方进士多于北方。
这与北方多经战乱导致北方学子水平不够有关,也跟官员抱团拉帮结派有关。
出名的代表事件,有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
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试,北方仕子竟无一人中举,成为轰动了全国的大事,差点闹得南北分裂,大明动荡,这才有了后来的南北分开取士的成例。
而江西才子本就多,甚至有过状元、榜眼、探花同出一省的盛况,一科科累计下来的同乡,更是占了如今朝堂过半的位置,自然就有抱团取暖之实了。
“谁领的头?”朱祁镇问。
“现在看来,应是大理寺右少卿习嘉言为主。”金英道。
朱祁镇不禁冷笑,一个大理寺的右少卿,恐怕还聚不齐人心,后面还藏着大人物呢。
刚回来就被人如此针对,饶是朱祁镇经过大海滋养过的胸襟,也包容不下这些朋党了。
心里有气,梳洗打扮也没了心情。随便让人料理两下,就匆匆出门。来到奉天门果然氛围不对,总有种被人暗中窥视的感觉。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