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卷:百炼成钢 第九十二章:还不领命 (第2/3页)
情吧免费阅读
地上。
“起来,两句心里话,朕能堵上你们的嘴还能管你们心里想什么?
你说有藩王埋怨朕不顾皇家的颜面?都是那些王爷?”朱祁镇问。
于谦立于殿中指着那摞奏疏道:“最上面那两本就是王爷上的奏疏。”
两个?倒是出乎意料了,太祖封子最多,朱祁镇心理预期,还想着得有个七八个同气连枝的为伊王发声呢。
可打开第一本奏折一看,朱祁镇眉头就是一挑,这秦王、庆王都是当王爷当傻了吗?还敢搞什么联名上书。
朱祁镇看也没看,直接于空白处批示:让当地锦衣卫指挥向秦王、庆王汇报工作。
然后拿出第二本,打开一看原来是宁王奠培。
他在历史上虽然不怎么出名,可他孙子朱宸濠比较厉害,在正德十四年造反,号令十万大军,坚持了四十三天才被王阳明俘虏,算是了了祖宗朱权的夙愿。
“臣奠培恭请皇上圣安!
闻伊王之事,奠培心中惶恐,此等大逆不道之徒,还有何面目称皇室子孙?
皇上卫国法,正臣纲,大快人心。
正视听,靖浮言,还祖宗光辉圣德。
臣闻之亦反思己过,顿感平日御下甚宽,难免有小人仗势坏法,损王府声誉,国朝之德。
恳请吾皇天使降临江西,除小人,用贤臣,彰祖宗之德,为国朝典范。”
这个跑我这捡漏来了?还请天使,你成典范了,皇帝在哪呆着?看你阴阳怪气的,说不定你孙子就是继承了你的遗志造反。
“叫郭懋过来。”朱祁镇道。
金英领命出门去,留君臣二人在殿内。
“新军操练的如何了?”朱祁镇放下手里的奏疏。
“这些日子已经有些成效,不过有将领旧有观念难改,行伍间的风气纠正起来比较困难,臣会加紧去办。”于谦道。
看来是有老勋贵刺头,最难改变的就是一个人的想法。
不说什么官位高低,就单单一个协同指令,年龄,资历,军功就是执行起来最实际的阻力,自己还是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