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八章 自古君王最无情 (第3/3页)
京哪次跌下,就再也起不来了。
哼,王黼鼠辈!只知讨好官家有个屁用,岂不知如今百官皆是同情程万里的,谁不知道开了这个头,将来随便冒出个鼻屎国,点着名要娶谁家闺女,大家都以程万里为例,那还得了?这厮只顾拍皇帝的马屁,却不懂若是根基不固,无人帮衬,别看你蹦跶得再高,早晚会因官家一句话而灰飞烟灭。
到底姜还是老的辣,当众臣对王黼都敢怒不敢言之时,蔡京出面了,事先求得了赵佶的同意,便当场和金富轼就赐婚之事强辩起来,在收得士心并彰显出其头号执宰的担当后,最后竟然逼得金富轼不得不同意,若是高丽使者去程府提亲时,程家若不愿意,不可强求。他蔡京愿意出面为高丽王后的人选另寻良配。
是嘛,看程万里眉头都快皱成一个“川”字了,大家都知道也算功成名就的他是不大稀罕甚么女儿不远万里去做甚么高丽王后的。但对于一些“上进心”强的五品、六品小官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个机会。既能替官家分忧,享受实惠(赵佶的补偿),还说不定将来有额外的惊喜:搞不好外孙就是下任高丽国王呐!
对于苦苦挣扎在下层的京官们,这种诱惑还是很大的。
在高丽使臣跪拜谢恩之后,好像又落入大团圆结局的俗套,殊不知大宋朝堂的一老一少(中)两大高手借着高丽人的局无声的“厮杀”了一盘,最终还是蔡京取得完胜。赵佶觉得他能干,群臣觉得他比王黼可靠,高丽人应允了他的提议。而王黼呢,除了无端得罪一堆人之外,好像并无其他收获。
且不说这两人斗法,就在典礼之后,当事人程万里无心和任何人寒暄,也不回府和女儿通气,却直接去了吏部大堂。半个时辰后,两员信使除了东京城,飞马朝北而去。
不错,是他程万里搬救兵了。他这一路虽甚得童贯提携,但他敢拍胸脯说一句,他没有为任何一件私事求过童贯。
但今天,他破了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