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八二章 在对的时机,撞上对的大头(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八二章 在对的时机,撞上对的大头(二) (第2/3页)

不得不这样做。

    因为他不做。立马会有一万个人去抢着做。因为他不做,他就要在乡野田园中,度过他的余生。虽然不会死,却比死更煎熬。

    终究他是个识时务的人。于是便有了这个高丽国礼部尚书的虚名。他知道这个头衔等回到半岛土地上便会失效,但,留在半岛上千千万万的高丽人,连这个虚名亦不曾得到。李资谦、韩安仁辉煌半世,此时却都退下了历史舞台。若是此时他金富轼不挺身而出,未来统制半岛的那群最有权势的人中,就没有真正肯为高丽人说话之人了。

    这么一想,他又觉得一切都值了。糊弄起眼前这个比王俣圣明不了多少的昏君时,竟有种自虐的快感。

    “嗯?竟还有这等事?去年朕还宣过李侍郎觐见。他还当面跟朕请求过赐船之事!”赵佶显然没料到他的“老熟人”李资谅已经挂了,说来他们也就见过几面而已,不过此人擅于奉承的性格。还是很对赵佶脾性的。

    金富轼绝不是个迂腐的人,既然打定主意要跻身高丽百姓的代言人,戏还是演得十分卖力的。当下将一幕子虚乌有的谋反绘声绘色的讲述出来,听得赵佶连道可惜,在他看来,李资谅都是被他兄长李资谦给连累的。这么懂事的人,还曾与自己和诗来着。虽然其人没甚么水平,但诚意十足啊,怎么就成了乱臣贼子?

    赵佶是个感性的人,当即便有些居高临下道:“王俣是否真有证据证明李资谅参与了仁州李氏的谋反?”

    金富轼闻言稍稍一愣,旋即道:“当时兵祸席卷全国,敝国国主主要是从重从快平定叛乱,或许李侍郎真有冤情,下臣定当将圣朝天子的旨意带回敝国,以吾主对天子之虔诚,给李侍郎平反应该不是难事。”

    赵佶本来就是意气用事随口一说,说完就有些后悔了。毕竟人都死了,还争甚么?再说他跟李资谅也就是几面的交情,为此把一个有心投靠自己的番国疏远了,划不来的。话说他正懊悔间,听到金富轼这番话,不但所有的担心都没有了,顿时虚荣心就膨胀起来了。要知道这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