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六二章 纵然我倒行逆施,也有你们一路追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六二章 纵然我倒行逆施,也有你们一路追随! (第2/3页)

种香饽饽在他看来,也就是个鸡肋。

    再说萧嘉穗,此人属于名士一类,最爱惜的是当属名声无疑,宋朝就是再无道,那也是关胜含泪泣声的故国,你叫他们这样的人(包括闻焕章)怎么可能一门心思鼓捣王伦称帝?要知道。梁山泊到了今日之境界,他们这些核心头领的一举一动,离被记入史书也就是一步之遥。

    而许贯忠,则没有前面两位这么重的包袱。其实要说在四大军师里面,他是和王伦私交最笃的一个人,同时他也最了解王伦的真实想法,知道这位哥哥“广积粮、缓称王”的六字方针不是叫着玩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所以别说眼下时机尚未成熟,就算已经成熟。在没有和王伦充分沟通的情况下,他也不会贸然把这种话放在台面上说。

    有了这三位的对比,王伦渐渐察觉到朱武的不简单。

    此人跟谁都是和风细雨客客气气,也不计较得失与名位。要知道山寨老大这个位置争起来是要死人的(参见原本轨迹中王伦、晁盖、邓龙等人的结局)。可他在完全掌控局势的情况下(其实史进早在私放陈达时,就被朱武吃死了),结果说让就让了,可见此人心胸之广。更关键的一点是。无论梁山上第一把交椅上坐着的是晁盖、宋江、还是王伦,他都能一样的安生立命,一路走到最后。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靠谱、勤恳、忠诚的好帮手,在宋江时代他便不显山不露水却于细微处见功力,比如在宋江和吴用两个井底之蛙在被厚黑的高俅耍得团团转的时候(释放高俅指望招安,除了恶心林冲以外,并没有什么卵用),就在两人厚着脸皮扮作事后诸葛亮大骂高俅转身忘恩的时候,是朱武提出走宿太尉这条比较靠谱的路子。

    正因为王伦熟知朱武的秉性和才能,是以他能断定出朱武绝对没有坏心。如果硬套上这个时代的惯例,大家(三寇)都是在称王称霸之后起兵去打根据地,而王伦却是先闷声发大财,只顾埋头扩大直控疆土的面积,疯狂增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