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利动人心 (第2/3页)
到手的财帛更能动人心吗?不少族人今年都遭了灾,他们才没耐心等待一个就算发达了也未必愿意帮扶族人的小长房呢。”
赵玮微微笑了:“就算没有这些好处,族人们也不可能站在小长房那边的。谁叫他们把自己看得太高了呢?成天摆着高高在上的臭架子,只当族人是打秋风的,从没有正眼瞧过人。我们家却年年都资助族子弟读书,救济族孤寡,族里有什么事,需要出钱出力的,我们都是头一份。族人们都有眼睛,自然知道该选择哪一方。”
赵琇笑笑:“哥哥说得有理,只不过有了好处,他们站队就能站得更利索些。别的不说,光是宗房的煜大叔,他是来得晚了,不知道我们具体议了些什么,若他知道小长房要归还的产业,有大半要充入族公产,只怕立时就能将赵泽踢出门去呢!”
赵琇自现代来,摆脱不了以利动人的观念,在这个时代,在读书人眼里,可能有些不够光明正大,但用在赵煜身上,却是正正好。她猜着了,等他安顿下来,父子俩终于有时间可以聊一聊最近几个月里发生的事,赵璟将小长房出族后的一应安排细节都告诉了赵煜,他才知道,原来小长房出族,他还能得到不少好处。
虽说那充公的五千多亩田产是要族各个大房头派人出来,一起共管的,但田地管理这种事,不可能事事都要所有人坐在一起商议了,再决定如何去做,总要有人去打理具体事务,而宗房向来惯做这种事,只要拿到这个肥缺,有多少手脚做不得?那可都是上等田地,一亩产粮高至三四石,以现下市面上的米价,一石米能卖上一两三钱银子,五千多亩地就有两三万两银子,那可是一大笔钱!
这账一算,赵煜就浑身不自在了。他想起在京城的时候,牛氏如何向他哭穷,跟他说家里如何艰难,但前程又如何光明,因为赵玦得到了军大佬的提携,还有王府撑腰,虽然眼下只是个品武官。但那是五年间从品升上来的,可谓飞速。只要再熬上几年时间,不敢说封侯拜相。但做个将军什么的却不在话下。牛氏还许诺到时候会给他捐个官,再许他儿孙一个武职,至少有品。牛氏还给了他五百两银子,说这是给他的辛苦钱,望他能帮着庇护嫡孙赵泽,让赵泽顺利考取功名……
五百两银子算什么?小长房一年光是老家的田产就有几万两入息,还在他面前哭什么穷?他宗房所有家底凑起来。都未必有这个数,五百两?打发叫花子呢?!
他一定要把那五千多亩地弄到手!
赵煜心里下了决定,什么赵泽都抛在脑后了。他还埋怨儿子:“怎能叫各个房头出人,大家共管?人一多,各执一辞,到时候听谁的去?没得耽误了大事。我们是宗房。原该由我们打理才是。”
赵璟心道大家防的就是你这一手。便说:“这原是族人们的意见,叔祖母也说好的。”
“什么族人们的意见?定是外房搞的鬼!”赵煜不以为然地道,“就他们家精明,打量我不知道呢?如今他们家也有人开粮行了,五千亩地里不少种的都是稻米,只要收米的价钱比市面上便宜一读儿,就够他赚的了,吃亏的还不是族里?不行。这事儿不能任由外房胡来。你们不是要找小长房的管事要账簿么?正好泽哥儿在这里,我去跟他说。账簿和人都要拽在我们自己手里才行,不能叫外房一手遮天!”
他兴致勃勃地要去管这件事,也不理会赵泽和柳莺怎么说,赵璟看得无语,原不想让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