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2章 送别恩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92章 送别恩师 (第2/3页)

育系的8男生轮流抬着.不是有学生哭着插进來.抬着灵柩送先生一程.更多的是低着头.流着泪.衣袖上缠着黑纱、胸前佩戴白花的男女青年.他们手里举着白布制成的挽联.跟在梅教授灵柩后面.唱着校歌.感情悲痛到顶点.

    挽联中.最为醒目一幅上面写着:“博学重通才、流播遗风开往史.清言匡大计、婆娑乔木启英豪”.这是王聪慧部长的挽联.高度概括了先生作为教育家的一生.还有一幅上面写着:“学贯中西、昌明国粹中华魂.风范长留、融合新知世界同.”这是胡适先生的挽联.高度概括了先生作为文学家和翻译家的一生.尽管两位大学者一直在为倡导“白话文”还是继承“文言文”争论不休.但两位新文化运动大学者的伟大、高洁人格操守.使他们始终是最好的挚友.

    贵阳市黔灵山下.关刀岩.圣公会墓地.

    梅教授墓地安卧在苍松翠柏之间.纪念碑上刻着:“梅光迪先生.字迪生.生于中华民国纪元前二十一年.卒于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先生少游美国.生中翘楚;年壮气盛.抱负甚伟;文贯中西.学衡旗手;毕生辛勤.守而有待;审虑至当.研索至精;默默耕耘.艰苦育人.苦心焦思.敝精劳神.鞠躬尽瘁.光明永恒.”

    3

    “国民政府教育部已经正式批复.华夏大学结束流亡生涯.由贵阳经重庆返沪归建.上海校舍用地和建筑、沿途运输车船.梅教授在临终前都以安排妥当.这也可以最终告慰梅教授在天英灵了.”看着葬礼归來后一直默默无言的鲁思霞.临时代理华夏大学外文系张主任宽慰他说.“鲁先生.你一起跟我们回上海吧.你作为梅教授最得意弟子.学养深厚.而且你和师生们相处融洽.相信你会有非常好的前程.”

    “让我想想好吗.”鲁思霞沙哑着说.

    “好吧.这是梅教授留下的日记.还有一些未完成的手稿.这些.都留给你吧.”临走.张教授将一个大皮箱留给鲁思霞.

    翻看梅教授的手稿.如同触摸多灾多难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灵魂.

    梅教授在日记中.谈到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