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真情实意 (第2/3页)
海市政府进行多方衔接,而全校能有这个资历和威望的,只有梅教授;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45年以及以前毕业的华夏大学学生,由于战乱和防空,学校都没有给他们办一场像样的毕业典礼,很多毕业生考完最后一门课程,还没来得及拿辛苦四年得来的毕业文凭,就参军入伍或走向其他急需的岗位,作为校长,这一直是梅教授的心病,他希望在离开贵阳时,能亲手给刚毕业或已毕业的同学发放毕业证书,是梅教授的最大心愿。同时,他也想借此机会,向容留华夏大学的贵阳贤达,表示华夏大学和他本人的由衷感谢。
2毕业典礼在文昌庙大殿前进行。
毕业生坐在前排,在校生站在后面。
梅教授和学校主要教授、以及贵阳本地名流贤达,坐在大殿檐下。
周边的树上、墙头上,坐满了前来观礼的周边群众,人们这所大学的离去都依依不舍。
梅教授今天显得特别精神,穿上了很久都没有穿过了白色西服,系上了红色领带,收拾得干干净净。
今天贵阳天气很好,竟然出现了久违的太阳。一缕朝阳照在梅教授脸上,大病过后瘦削苍白的脸上竟有几分红润。
但一旁的鲁思霞心中,总有点惴惴不安,因为此时的梅教授的神态,似乎和一个刚刚大病未愈的病人身份不相称,“回光返照?”鲁思霞脑海里几次闪过这个词汇,但每次他都生生地抹去,因为,此时的梅教授,是他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了,他唯恐再失去这心灵的支柱。
梅教授首先代表校方发言。鲁思霞本来准备以校长助理代替梅教授发言,但梅教授坚定制止了:“非吾亲自发肺腑之言,才可表达华夏大学一片真情实意。”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日酋首宣告投降,二战终结。我国家与美、苏、英,成为战胜国四强,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