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0章 忧国忧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80章 忧国忧民 (第3/3页)

会荡然无存~万望俊如兄能想出万全之策,保我中华锦绣山河和文化薪火!”

    卫立煌听闻此言,不禁感慨万分:“迪生作为一介书生,还能如此忧国忧民!反观我国府军政大员,不少还在后方吃喝玩乐,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迪生!我会记住你的嘱托,殚精竭虑,想万全之策,复我山河!谢谢你的盛情款待,在下军务在身,不能久留了,在此告辞!”

    梅光迪亲自将卫立煌送到校门口。临上车前,卫立煌好像响起什么似的:“迪生兄,近期我听到一些对你不利的谣言,说你放任共产思想在学校传播,放纵学生反对政府,你要多加注意,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

    两个挚友依依惜别。

    3卫立煌临别说的话,在很大程度上,倒是华夏大学的客观情况。

    梅光迪出任华夏校长后,注重通才教育,提倡人文修养,使学生能闳中肆外,笃实而有光辉。并提出“教授治校,学术自由.党派退出学校”等一系列**要求。因是蒋夫人和王聪慧部长举荐,贵州地方势力不好对华夏大学和梅校长有过多限制,因此,《***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和起源》、《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马列主义经典以及**《论持久战》等著作在华夏大学可以公开传播,鲁迅、茅盾、萧红等“左”翼作家作品更是广为流传,宽松的政治气氛和活跃的思想风潮,使得华夏大学成为后方的**堡垒。

    在同仇敌忾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华夏大学师生们爱国**意识不断增强。在文昌宫外墙上,每天都有大批反映**、呼声、抗议、要求的墙报张贴,形成了著名的“**墙”。这些墙报,有的讴歌解放区,有的抨击政府当局,有的揭露日寇暴行,起到了充分表达学生爱国热情和对**时局不满的作用。

    领导这些运动的核心组织,就是“华夏大学学生自治会”;而学生自治会的负责人,就是计增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