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背后阴谋 (第3/3页)
迪威摇摇头:“特勒斯是在野党党魁米勒的密友。《华盛顿时报》也是在野党最重要的喉舌。在野党一贯奉行美国孤立主义政策,对美国参加二战持反对态度。珍珠港事变后,美国民众参战复仇的呼声强烈,在野党活动空间在国内受到很大遏制。在美众、参两院席位连连下降。现在又是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特勒斯就抓住这个机会,为在野党造势,给罗斯福总统施压,挽回在野党在国会的颓势。”
孙里仁、鲁雪华恍然大悟。
“将军!按照您的说法,无论是谁去看押日本战俘,无论怎么做工作,特勒斯都会鸡蛋里挑骨头?”鲁雪华突然看到了一丝希望。
“可以这么说!但年轻人,由于你的冲动和不理智,送给了特勒斯最好的借口,也使得印缅盟军司令部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史迪威不无叹息,说道这里,史迪威指了指孙里仁,“还有,这件事也给孙长官带来了不小麻烦!”
鲁雪华愣住了。他不知道,他认为这一无比正确的复仇之举,怎么会产生这么大的风波。
3“特勒斯的这篇报道也被日本情报机构获悉。日本政府和军部如获至宝,立即将特勒斯全文翻译成日文在其国内媒体全面报道,大肆渲染盟军虐杀日本战俘,扇动日本民众和军队宁可‘玉碎’绝不做俘虏。
同时,日本政府通过日内瓦国际红十字会和苏联政府,正式向英美政府提交抗议。要求立即停止虐待日本战俘行为,并限定1个月内,对相关当事人严肃处理;否则,日本军部将对关押的盟军战俘进行报复性虐杀,”史迪威说道,“菲律宾一战,7万美菲联军放下武器,成为战俘;东南亚一战,英联邦军队至少有5万成为日军战俘,这些战俘,都是日军的人质和筹码。因此,罗斯福总统、丘吉尔首相都高度重视,指示我一定要妥善处理,尽快平息这场风波。”
“我心甘情愿接受军法处置。用我的血,尽快平息这场风波。”鲁雪华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