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釜底抽薪 (第2/3页)
禁外人随便出入营地。但每天都有中国士兵前来隔着铁丝网参观,一睹这些钢铁怪物的真容。
“这次,该让鬼子尝尝我们坦克的厉害了!”中国步兵兴奋地交谈着,幻想着有着一日,能够在坦克的伴随掩护下,向日军阵地发动冲锋。
孙里仁继任密支那前线总指挥后,立即停止了不计伤亡的“人海”攻坚战术。他还是采用渗透战术,组织突击队,携带冲锋枪和通讯器材,利用夜幕掩护,分组潜入敌后,摸掉哨兵,破坏通讯,捣毁仓库,日军对中**队突然变化的战法极不适应,一时乱了方寸。
在白天,孙里仁每天组织部队佯攻,诱使敌人暴露火力点,让夜晚潜入敌后的突击队观测,查知市区各大小火力点、防空屯兵洞的位置;一边命令工兵团,加固沿途的桥梁、涵洞。在他脑海里,一个“釜底抽薪”的大胆的作战方案已经形成。
2按照史迪威将军的指示,孙里仁一到密支那,就颁布命令,晋升鲁雪华为中校,代理战车营营长。
与正面进攻的同时,中国驻印军坦克营主力则在鲁雪华带领下,从日军防线的侧面对日军发起了突然攻击。
战车营的官兵全部来自“中国驻印军战车训练班”,主要人员就是来自中国各所大学的大学生士兵。鲁雪华在兰姆迦集训时,就和他们摸爬滚打在一起。其中,就有在昆明巫家坝机场接他的少尉刘仁轨,已经是装甲营上尉连长。
谢夫曼坦克本来就是战场应急产品,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鲁雪华在兰姆迦接触过m5轻型坦克,有一定基础。在刘仁轨手把手教导下,鲁雪华很快掌握了坦克性能和坦克战要领。缅北日军基本是轻步兵,反坦克武器很少,没有爆发坦克战的可能性,因此,中**队采用的战术也相对简单:就是冲锋,停下射击,消灭敌人后,再冲锋,用凌厉炮火撕开鬼子的防线,用钢铁履带碾碎鬼子的头颅。
为了配合坦克营穿插作战,应付丛林地区复杂的作战环境,孙里仁从搜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