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驼峰航线 (第2/3页)
长呼叫:“cowboys,Pleasewearyourmaskontop.”(牛仔们!请戴好你们头上的面罩!)
鲁雪华戴好面罩,一股清凉的气体冲进鼻腔,他顿时觉得舒服多了。
C47运输机单调的发动机嗡嗡地响着,舷窗外,是朵朵白云和绵绵无计的群山。白雪皑皑的群山上,不时会在太阳的映照下,有点点耀眼反光,如同白玉般的群山上镶嵌的钻石。
机舱里的人被这壮观的景象迷住了,纷纷回头从舷窗外往下看。他们未必知道,此时飞机正飞航在“驼峰航线”上,下面就是著名的“铝谷”,烁烁发光的碎片,就是“驼峰航线”失事运输机的残骸。
2
1942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切断滇缅公路后,彻底中断了中国从海路和陆路获取战争物资的可能性。为了保存中国的抗日实力,将日军陆军主力牢牢陷在中国战场,美国政府决定通过空中运输,继续为国民政府提供抗战物资。
为此,美国空军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和中国云南昆明之间,在喜马拉雅山脉和缅甸茂密丛林上空,开辟了一条转运战略物资的空中通道。因其所经山脉蜿蜒起伏,被形象地取名为“驼峰”航线。数以千计盟军运输机从这条航线上频繁飞越,夜以继日运送着中国战场急需的武器弹药、燃料、药品等战争物资,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相持阶段,有力地支撑着国民政府抗战的意志和信念。
“驼峰航线”是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次悲壮的空运。“驼峰航线”不仅要途径高山雪峰、峡谷冰川等飞行禁区,还要飞越莽莽的热带原始森林,途中还可能遭遇日军战斗机截击,冒着随时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中美双方共出动84000多人次,共运送了85万吨的战略物资、战斗人员33477人,为严重失血的中国注入了强心针。整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