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2章 热血青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02章 热血青年 (第2/3页)

’的号召,志愿应征入伍的!”

    2

    《开罗宣言》公布后,全国反响异常强烈。尤其是在从沈阳流亡四川三台的国立东北大学校园,更是激起千层巨浪。

    东北大学流亡历史始自“九•一八事变”,时间最长,受害最烈,对日本鬼子仇恨亦最深。当看到《中央日报》号外上的《开罗宣言》内容后,“东北四省交还中国”的字眼,让每个饱尝沦落和流离之苦的东北大学学子都激动不已,每个人都有了更强的归属感。当夜,历史系三位男生辗转反侧,毅然决定投笔从戎,报效国家、匡复故土,三人咬破手指,写下了要求参军的血书,并连夜向校委会递交。

    东北大学校长臧启芳看到血书后,立即决定,在学校公开栏公开张贴了血书,并亲自陪着三名学生,前往重庆军令部要求参军。

    这封血书好像一枚炸弹炸开了封闭的校园。人们压抑已久的爱国激情好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一时间,要求参军的血书、决心书贴满整个校园。东北大学全校师生经过十多天的酝酿议论,一致通过了《东大师生从军宣言》,决定东北大学全体师生整建制集体从军。校长臧启芳再次到重庆向国民政府递交决心书,以实际行动响应领袖号召,打败日寇,光复中华。

    这在中国抗战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翻开了中国军队建设的崭新一页。

    3

    为了保护文化火种,留住国家建设人才.尽管战火纷飞,师生一直流亡,国民政府还是尽量为学子们保留一张平静的课桌。即便在抗战最困难的时候,都对大中学生免除兵役。

    但这次学生集体主动请缨意义非凡,它标志着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直接走上了抗战一线。当局首脑亲自接见师生代表,勉励有加。并公开承诺:所有从军的东大男生,一律不留在后方机关单位,都被送往印度,接受美国现代化装备和美式训练,直接开赴战场,同日本鬼子作战。

    《中央日报》、《新华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