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5章 长沙会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55章 长沙会战 (第2/3页)

   最关键的,是在这个加藤身上搜到一份绝密情报,得知鬼子侧翼在湘东幕阜山受到我军一支南下部队的致命一击,后勤运输线遭到重创,军火、粮食损失惨重,基本上鬼子已经弹尽粮绝,鬼子头目不知道幕阜山南下这支部队规模,担心被合围,正准备撤离长沙战场。当这份情报送到送到薛岳将军手上时,薛岳将军大喜过望,立即下令全线反攻,终将敌人彻底赶出长沙。”

    伤兵们依然沉浸在胜利的快乐中。讲述战斗的胜利,对于这些九死一生的伤兵来说,是最值得回味的。八年抗战,这种胜利带给中国军人的快乐太少太短暂。但此次战役的胜利的重大战略意义,是在场所有的伤兵都不能理解的。

    此次长沙会战不仅在国内沉重打击了日军,遏制住了鬼子推进步伐,粉碎了日寇威胁重庆、逼迫中国投降的狼子野心。在国际上恰逢日军成功偷袭珍珠港、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节节败退之际,中国军队在长沙取得了对日军作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胜利的信心,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极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后不久,美、英政府便主动向中国提出,要废除与中国历届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归还上海、厦门等地的公共租界,取消领事裁判、使馆区域界驻兵、军舰内河行驶、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等特权,废除“庚子赔款”。在美英两国的促动下,其他欧洲列强都纷纷仿效。此后,国民政府陆续与有关国家签订了新约。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压在中华民族头上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终于被废除。

    罗斯福政府也重新认识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和中国战场的重要性,按照“租借法案”,各类援华军火源源而来,中国开始摆脱了抗战初期那种缺枪少弹、苦苦支撑的艰难局面,武器装备有了质的提高。

    当然,我们不能将中国获得巨额资金援助和国际地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