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迟到嘉奖 (第2/3页)
的一切通讯联系,也一直得不到上面指示,孤军作战,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孙里仁这么一个铁血硬汉居然也有无语凝咽的时候。
来人痛心地说:“不光你们这些敌后游击部队处境艰难,我军一线主力部队也损失惨重。二次长沙会战,我军战略意图是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围歼日军重兵集团。付出沉重代价后,终于将日军两个师团放入了包围圈。第74军等四个主力军准备实施反击,拦腰斩断进攻日军,再全线反击,全歼日军师团。但我们不知道此时日军已经掌握了我军密码,破译了第9战区作战命令的电报,得知了我军战略意图,日军师团突然向东挺进,在外围师团接应下,反而围歼了准备从东面侧击日军的中国军队。我军措手不及,四个精锐军被击溃,损失惨重~”
情报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就如同行人的一双眼睛。早在2000多年以前,军事家孙武在《谋攻篇》写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中日战争期间,日军在情报搜集方面下足了功夫。第二次长沙会战失利后,薛岳将军在战役检讨中这样写道:“日方会战前及会战中使用飞机、骑兵进行战略上之搜索侦察,并利用汉奸为坐探、密探,故其搜索侦察机关完善、情况易于明了;其通讯手段迅速周密,还特别善于使用军鸽、军犬、闪光等各种辅助通讯手段。当时的中国军队在情报工作方面远不及日军,在敌人内部基本没有情报来源,空中侦察也很少,谍报人员収集的信息有的源于道听途说,有的还是日军声东击西的花招,因此很难判明敌情。经常是战斗多时,尚不知道对手为谁、兵力几何、其进攻目标何在等等”。中日两国在军事情报上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孙支队长默然。“我们也在一直暗中调查,到底密码是怎么被鬼子破译的?是不是部队中混有鬼子间谍?到现在还没有明确结果,只知道我部外围雷江中队全军覆没,密码不知去向,而带领鬼子偷袭雷江中队的,是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