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9章 投笔从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9章 投笔从戎 (第2/3页)

挥部翻译工作以及千里返乡的坎坷经历,让孙支队长尤为感动。这是一位有文化、有理想、有担当、有爱心的热血青年,抗日战争正处在最艰难的岁月,部队急需这样一些有为青年,来抵御日寇,振奋精神,报效国家。

    “鲁雪华,鉴于你没有任何战斗经验,也没有任何战斗技能,本来是不能批准你入伍的。考虑到你具有英语翻译的特殊才能,我同意特招你入伍,不过,不能去一线战斗部队,只能留在我的指挥部,做我的机要文书。军衔暂定为列兵。”孙支队长说道。

    鲁宁对孙支队长投以感激的目光。他心领神会,在孙支队长看起来苛刻的话语中,实际上处处留着保护鲁雪华的一份良苦用心。

    在鲁雪华尚未苏醒之前,鲁宁就找到孙支队长,对他再三恳求,一是请他将鲁雪华留在部队。鲁雪华已然不再是鲁家大少爷,家破人亡,无处可归了。在这兵荒马乱岁月,部队才是他最安全的归宿。二是希望不要将鲁雪华下放到一线部队,战场上刀枪无眼,如果伤了鲁家的这颗独苗,自己到了九泉之下,见到老爷太太,该怎么交代?请孙支队长尽量给鲁雪华安排一个相对安全的岗位。

    看来孙支队长认真考虑了他的建议。鲁宁觉得无比欣慰。

    孙支队长打开抽屉,拿出一张表格。

    鲁雪华一看,是一张新兵履历表。他从桌子上拿起一支狼毫,沾了粘墨汁,一笔一划地写起来:姓名:鲁雪华;身份:学生;年龄:二十。

    一旁的孙支队长看着履历表上一行行整齐的蝇头小楷,满意地点点头。

    2

    鲁雪华身体尚未完全复原,所以还要在医疗所观察休养一段时间。说是修养,也不过是不需要和战士一样出操、训练,喝的稀饭比普通人粘稠一点,偶尔会有一点掺着玉米面的馒头。

    作为鲁家粮铺的少爷,鲁雪华从小是锦衣玉食的。本来是吃不惯这些粗茶淡饭的。但他那次千里返乡的经历,让他把该吃得苦都吃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