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风平浪静 (第2/3页)
临分别,全体抗洪民工箪食壶浆,洒泪相送。车上车下,哭成一片。鲁思侠更是百感交集,“军地联合指挥部”成立以来,他和舟桥营的两个军事主官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友谊,分别之际,他紧紧握住一营长张思豪的双手,难舍难分。
此时此刻,他想到了指挥部后面凉棚里堆放着的那些川军遗骨。在同一片战场上,又有一支军队用忠诚和勇敢,书写了另一场保卫战的辉煌。只不过,一支军队是全军覆没,另一支军队是凯旋而归,经历过两个时代的鲁思侠,内心更是感慨万千。
2随着长江水位持续降低,慢慢接近警戒水位之下,大堤的危险也逐渐消除。按照县里统一安排,各乡民工也在有序撤离,回到家乡,开展灾后生产自救。
“白露”过后,秋风起了。长江也从汛期的暴虐中醒来,由浑浊巨lang变成亮白如练,在大地的臂弯里,安静柔顺,恢复了母亲河的本色。
被死死封闭的雷江闸终于被缓缓打开,雷江之水又融入了长江之波。雷江古镇,也通过雷江这根脐带,与长江动脉紧紧相连。雷江成为“孤岛”两个月后,终于再次投入祖国大家庭的怀抱。
根据县里安排,抗洪抢险指挥部被撤销,鲁思侠、于心远也回到了各自的岗位。
3回到雷江的鲁思侠受到了热烈欢迎。他在老龙头抗洪一线表现出来的坚定意志和卓越的指挥才能,让县委、县政府领导对这位刚刚提拔到领导岗位的新人刮目相看,县长檀贵水亲自写报告,向省委组织部反映鲁思侠的情况,郑重建议将鲁思侠安排到更为重要的领导岗位上去。
刚回到副县长位置的鲁思侠也成了新闻记者眼中的名人。《中国水利报》、《安徽日报》和《宜城日报》都对鲁思侠在抗洪一线的事迹做了大幅专题报道,光应付各种媒体的记者,鲁思侠就忙得焦头烂额,还有众多考上大学家长的“谢师宴”,都会邀请鲁思侠坐在首席。乡里乡亲,鲁思侠又抹不开面,只能一一到场,忙忙碌碌中,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
在鲁思侠心中,他最牵挂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