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8章 救兵天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88章 救兵天降 (第2/3页)

在继续缓缓通过。但经过一夜严峻考验的工地平静了很多。各项工作都在按计划有条有理地展开。

    通往县里面的电话也已经被紧急抢通。而且,部队带来了四部步话机和一台电报机,使得整个工地通讯大为改善。鲁思侠再也不用在工地上跑来跑去,靠扬声器来指挥了。

    3

    解放军关键时候的雪中送炭,有力的遏制住了老龙头的险情。但随后,新的问题出现了:解放军在成建制施工时,本该在该地区施工的民工却在旁边没事可干;部队施工也没具体计划,只要哪里情况紧急,任务重,就往哪里支援,成了名副其实的“救火队”;而且,部队有严明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所有的生活保障都靠部队自己保障,主副食品供应保障还不如民工。由于正值三伏,老龙头地区天气极为炎热,抢险任务又极其繁重,短短几天,就有不少解放军战士病倒累倒了,非战斗减员大增。

    “这样不行”,鲁思侠对张思豪说道:“张营长,抗洪抢险是持久战,我预计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战士们这样消耗也不是办法,我们得想一个万全之策!”

    张营长回答得干脆利索:“我部出发之前,首长就交代过,一切从抗洪大局出发,听从地方政府的安排。指挥长有什么要求尽管吩咐,我们坚决执行!”

    鲁思侠提议道:“现在军地双方,在工地上人员近万,如果不能统筹管理,整个工程反而会陷入混乱。针对这一新情况,我想组建一个‘军地联合指挥部’,更有效地利用好军地双方资源。”

    鲁思侠这个建议得到张营长和于心远的一直赞同。

    经过大家民主讨论,一致认为,鲁思侠虽然还不是党员,但行政级别是县团副职,为老龙头区域最高行政首长,应当继续担任“军地联合指挥部”指挥长;舟桥营的张营长、陈教导员和于心远任副指挥长。会上也对各自工作分工做了进一步明确:张营长负责江堤加固排险工作,陈教导员负责宣传鼓动工作,于心远则负责现场保卫和后勤保障工作。

    在鲁思侠建议下,500多号人的舟桥营“化整为零”,除留下一个技术连作为攻坚预备队外,其他人员按照建制全部分散到个民工队,每个战士都担任“排长”,负责领导30~40个民工;这样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