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2章 首次交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72章 首次交锋 (第2/3页)

,守军将承受炮火、伤亡、心理等多方面冲击,这就是抗战初期,一小队鬼子依托其配置的优势火力,屡屡突破我营、团级防御阵地的关键原因。

    抗战期间,日军的一个小队编制除三个步兵班外,还专配有一个装备了两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日本陆军普遍配备八九式掷弹筒,这种掷弹筒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轻型迫击炮,其口径为50毫米,全炮重2.7公斤,最大射程700米,理论杀伤半径为8米,它的主要特点是射角大,弹道弯曲,便于携带、操作简易,隐蔽性强和杀伤效果好。

    在进攻或防御作战中,掷弹筒班一般担任近距离火力支援任务。进攻时常用来压制对方的火力点,在中国战场上对日军威胁最大的主要是重机枪,一旦判明我军机枪阵地位置,日军便组织掷弹筒集中射击。

    大多数的掷弹筒手都是身经百战的老手,实战中的400米内命中率高达在85%到95%,因掷弹筒无需过多时间准备,往往是我军机枪一条弹带尚未打完,掷弹筒炸弹就接踵而至,乘射手被杀伤或机枪被毁的瞬间,日军即以优势兵力发起冲锋,形成锥形突破,从而瓦解国军的整个防线。

    防守时,日军常以掷弹筒和机枪组成火力网,拦阻进攻。我军冲锋常缺乏重武器支援,若被火力压制在手榴弹投掷距离之外,则难以突破日军防线。此外,日军有时也用掷弹筒攻击我方指挥所及进攻出发地,或施放烟幕迷惑我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面对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我们总是呼吁要正视那一段不堪的历史。但为什么就没人深刻反思,我们为什么会不堪?为什么就没人认真研究,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对手?为满足虚荣或其它原因而掩盖真相,为增加快感或而意淫历史,最终受害最深的,就是我们自已和我们的孩子。

    尽管只是小说,但本文作者还是希望认真通过文学的方式认真反省这段可歌可泣又可悲可叹的历史,试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