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63章 牛棚往事 (第1/3页)
1
回忆起“年棚”的经历,于心远和鲁念侠都感慨良多。作为雷江曾经首富鲁家的大少爷和镇上不多的知识分子,鲁思侠自然是逃不过建国后的任何一个运动。只要一有运动,鲁思侠就是首当其冲,按照他和于心远之间的戏嘘说法,是“资深运动员”。
所幸的是,鲁思侠从抗战胜利、辗转回到雷江后,一直就在雷江书院从事教育工作,将一个私塾性质的“雷江书院”建设成一所全省著名的样板中学,雷江所有乡镇,甚至包括临近县市,学生们都已能进入雷江中学学习为荣,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和培养了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他父母在日据期间又是忠烈志士、毁家纾难,自己又谦和低调、谨言慎行。因此深受雷江百姓拥戴。每次运动,除了给鲁思侠几顶“臭老九”、“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等空帽子外,没有特别为难过他。
于心远最早认识鲁思侠还不是在“牛棚”。从50年代初“**”开始,当时还是名叫“鲁思霞”的鲁思侠,就进入了宜城地区公安局内保干事于心远的视野。本来于心远是满怀着刻骨的阶级仇恨,准备挖出一个“坏分子”和“历史反革命”的,可大量外调材料证明和面对面讯问,却发现鲁思侠本人是个爱国爱乡、潜心教育的正直青年和优秀老师,而不是于心远想象的那种飞扬跋扈、欺男霸女的公子少爷。
他父母更不是鱼肉相邻的地主,而是宁可家破人亡,也决不当汉奸的忠义之士,深受雷江百姓尊重,雷江百姓还自发在镇上最繁华地带为鲁思侠父母建立了功德牌坊。
在一次次询问中,鲁思侠那不温不火的优雅谈吐也给于心远留下极好印象,慢慢心中对这个审查对象有了好感。其后的“**”运动,在于心远有意无意的“包庇”下,鲁思侠每次都能顺利过关。但即使这样,当史无前例的“**”席卷神州大地时,鲁思侠还是在劫难逃,作为“**”,理所当然地关入了“牛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