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翠云古庵 (第2/3页)
肃穆之外更有亲近祥和之态。
佛教禅宗有着“农禅并重”的传统,翠云庵也不例外,后山就是一大片鲜绿的茶园,是佛茶“翠云佛手”的产地,这也是翠云山别名“香茗山”的缘由。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于心远说明来意后,一个清丽的小尼姑领着他们,七拐八转,引入当家师父的禅房。
禅房面积不大,因年岁悠久,故显得老旧昏暗,散发着一股幽幽的檀香味。门口有一副木质对联:“剑破虚空利、月照无间明。”当家师父是个老尼,正在打坐,看她年纪,在70开外,应该就是了因师太了。小尼姑轻声说了句:“师太,客人来了!”了因师太眼睛微睁,一丝精芒爆出,于心远心想,这是位得道比丘尼。
随乡入俗,于心远尽管是无神论者,但还是按照佛门礼节合掌胸前施礼:“师太好!”
了因师太淡淡一笑,“不必客气,今天是我烦劳各位施主了!请坐!”
于心远一行坐定,于心远问道:“师太,请问你们是何时发现--那东西的?”
了因师太说:“今年是‘**’后翠云庵重新对善男信女正式开放的第一年。整个春节期间,翠云庵人来人往,翠云庵每天祈祷法事不断,也无瑕巡庵清扫。直到近日,善男信女登门的少了,我才让尼众洒扫庵内庵外,一早小尼慌慌张张来报,说在后山佛龛发现了那个东西~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于心远接着问:“师太,斗胆问一句,翠云庵是不是与什么人有结怨?”
“结怨?”了因师太说道,“翠云庵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涅槃经》称:‘如来一根则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知法,一根现尔,余根亦然。’观音菩萨也同样具有这种神通,即以目观尘世苦难众生的呼救声,而前往解救。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拯救一切苦难众生,深受广大民众的虔信和膜拜,何来结怨一说?”
于心远接着说:“师太误会了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