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进入二学期的比企谷八幡 (第2/3页)
作为一个曾经的天朝人,看看天朝神话,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比如在天朝人尽皆知的后羿射日。
射太阳呀,哇靠拉风度爆表了好不好。
这就是最近比企谷选中的新口味了。
中华人喜欢修史,不光是给自己写,甚至就是把人家ko了,夺了人家的家业,完了还要给已经被自己杀清光的倒霉蛋修史。
这份执着放眼古代世界应该不多见,但对于后来的历史学家来说是好事,尽管大家都知道古代修史的那帮家伙节操不会太多,几乎就是一群小说家,但依然是很好的研究资料。
在比企谷的记忆里,作为一个英雄神,羿叔是以历史实际存在过的人物为原型的,“后羿”这个名字在许多历史文献中都有提及,比如《尚书・虞夏书》中的《五子之歌》,《史记・夏本纪》中也有写到,不过司马大神当年码字述太康失国这一段的时候,省掉了后羿之名,但《左传》襄公四年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另外据《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一条传说,后羿不但灭过夏国,还灭过后夔之国。
总的来说,如果历史上真的有羿叔这个人的话,那应该是个夏朝人,而且很能打,不但单挑厉害,打群架的水平也不错。
只是他在历史上的记载并不是啥好形象。
作为夏史上的一个人物,后羿乘夏德方衰之际,因夏民以代夏政,又因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用奸人寒浞,终像象太康一样,得国后旋又失国,这让他成为后世之君教育自家熊孩子的极好反面教材。
不论是出于什么立场,对这个得国又失国的倒霉蛋加荒唐鬼,大家是不会有什么好话讲的。
周朝的太史辛甲为了“官箴王阕”就作了《虞人之箴》,用“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的教训警告王者,《五子之歌》中所载“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正是当时历史事件的真实反映,不过这些书籍当年都由王室的史官们负责保管,当年的老百姓们是绝对看不到的。
直到周室势衰,发不起工资了,没饭吃了的史官们奔散四方,从前王室掌管的历史也随之流传于民间,春秋末期,孔子弟子讲授历史,夏史上的后羿之事在孔子弟子那里已成为历史常识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