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东窗下夫妻设计 风波亭父子就义 (第3/3页)
为着何事,这等惊慌?”倪完料瞒不过,只得跪下禀道:“对不住帅爷,现有圣旨下了!”岳飞道:“敢是要去我了?”倪完道:“果有此旨意,只是小官等怎敢?”岳飞道:“这是朝廷之命,恩公怎敢有违?但是岳云、张宪犹恐有变,你可去叫他两个出来,我来说与他们听。”倪完即唤心腹去报知王能、李直,一面请到岳云、张宪。岳飞对二人道:“朝廷旨意下来,未知吉凶。可一同绑了,好去接旨。”岳云道:“恐怕朝廷要除去我们父子,不然怎么绑了去?”岳飞道:“犯宫接旨,自然要绑了去。”又问道:“在那里接旨?”倪完道:“在风波亭上。”岳飞道:“罢了,罢了!那道悦和尚的偈言,有一句:‘留意风波。’我只道是扬子江中的风波,谁知牢中也有什么‘风波亭’!不想我三人,今日死于这个地方!”岳云、张宪道:“我们血战功劳,反要除去我们,我们何不打出去?”岳飞喝道:“胡说!自古忠臣不怕死。大丈夫视死如归,何足惧哉!且在冥冥之中,看那奸臣受用到几时!”就带着岳云、张宪二人大踏步走到风波亭上。
那杨存中带禁军等在那里,见了岳飞,杨存中拱手施礼道:“岳帅,奉圣命不由己,末将得罪了。”岳飞点头;那杨存中身后闪出秦桧心腹吴化,叫嚣道:“岳飞,圣上已经下旨,你没有活路了,此刻招认,免你全家性命。”命人拿过纸笔,岳飞接笔写到:“天日昭昭”四个字,掷笔与地。
两边刽子手不由分说,拿起麻绳来,将岳飞父子三人勒死于亭上。
时岳爷三十九岁,公子岳云二十三岁、部将张宪三十一岁。三人归天之时,忽然狂风大作,灯火皆灭。黑雾漫天,飞沙走石。
噩耗传出,大江奔腾,黄河咆哮。正直官员,庶民百姓,无不伤心落泪,愤愤不平,唾骂那脏心烂肺、意毒手狠、残害忠良的秦桧夫妻,痛恨那些依附权势、瞒天昧己,做尽坏事的人!后人赞民族英雄岳飞诗曰:
大鹏展翅飞高天,
挺枪跃马踏关山。
金兵闻名皆丧胆,
精忠报国四海传。
一生忠义垂青史,
满腔浩气昭万年。
奸邪误国忠良死,
千古令人恨不甘!
当时倪完跪地痛哭一场,那王能、李直得知此事,把早就暗暗买好的三口棺木,抬放墙外。狱卒禁子俱是一路的,将三人的尸骨从墙上吊出,连夜入格盛殓,写了记号,悄悄的抬出了城,到西湖边扒开了螺蜘壳,将棺埋在里面。那倪完也不等到天明,当夜收拾行囊,挨出城门而去。
且说万俟卨见那岳爷三人已死,同了罗汝楫连夜来到相府,见秦桧复命。秦桧不胜之喜,又问道:“他临死,可曾说些什么?”二贼道:“他临死,只说是:‘不听道悦之言,果有风波之险!’小官想此等妖僧,也不可放过了他。再者人言斩草留根,来春又发。太师爷何不请一道圣旨,差人前往汤阴,拿捉岳飞的家属来京,一网打尽,岂不了事?”秦桧点头称是,道:“就烦二位出去,吩咐冯忠、冯孝,起身速往相州,捉拿岳飞的家眷,一个不许放走!”二贼领命出府。
二贼走后,秦桧想起道悦之事,不由转怒,派何立去金山寺,捉拿道悦和尚。谁知道悦和尚在头一天于定中晓得这段因缘,乃留下一个偈语:「何立自南来,我往西方走;不是法力大,几乎落他手。」写完之后,即刻圆寂。第二天,何立来到金山寺,老禅师已经圆寂。无可奈何,只得抄了偈语带回去交差。秦桧看了也是无可奈何。
各位,道悦和尚之事交代了,欲知岳府老小性命如何?我等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