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春光明媚(三) (第2/3页)
马壮士护卫,中间是数名正值二八年华美貌少女,围着一位中年妇人。这中年妇人挽着规整圆髻,插金戴银、绫罗绸缎,猛一看上去,该是富贵人家奶奶太太。
因堤上风光极美,邻近村庄也好,县里也好,倒也时不时有人过来赏景玩耍。掌柜见多识广,也不以为异,笑着让到酒肆中坐下,烫上酒来。
等这拨人依着大小尊卑或是落了座,或是站着服侍,掌柜留神听他们说着话,才知道那中年妇人并不是什么奶奶太太,而是一位有点身份地位妈妈。听周围几个丫头陪笑奉承,这妈妈姓吴。
掌柜烫好酒送上,又送来下酒小菜,不过是些豆腐、腊肉、酱瓜、合菜之类,笑道:“乡下地方没甚菜蔬,客人莫怪。”
吴妈妈品着桃花酒,慢条斯理询问掌柜,“贵庄之中,可有三岁上下女童?若是成化七年夏季出生,便好。”
旁边一名俏丽机灵丫头见掌柜笑而不语,知道是心中有疑惑,忙说道:“打听这些女童倒不为别,是要施舍些米、面和四季衣裳。我家有位姐儿,正是成化七年盛夏出生,却是身子骨一向不大结实。故此,要做些积德行善好事,替姐儿祈福。”
乡下人家,听说家里只要有三岁女童就能得些米、面、衣裳,还不得乐坏了?这是皆大欢喜好事,富人图个心安,穷人得些实惠。
掌柜心里一沉。
他已人到中年,人又机敏,可不是好糊弄。这伙人摆出这么大阵仗要找寻三岁女童,若说单单为着为姐儿祈福,掌柜根本不信。
一定是另有图谋。
三岁上下女童,青雀可不正是三周岁了?这孩子别说乡间了,那份相貌、气度便是放京城也是出挑,掌柜想到这儿,背上微微冒汗。
他细想了想,把村里农户家两三岁、三四岁以至四五岁女童都说了说,唯独漏过了莫二郎家。莫二郎姓莫,才搬来杨集没两年,他可不算是杨集村民。你们要施舍米面衣裳,轮不着他。
吴妈妈安坐酒肆之中,从人带着米面衣裳等,依着掌柜指示,把有女童人家看了一遍。他们虽来莽撞,备下米是精米,面是细面,衣裳是颜色鲜亮细布做成,针脚异常细密。得了施舍人家,都是大喜过望。
从人回来之后,都对着吴妈妈摇头。
又是没有,又是看了一堆小村姑?吴妈妈轻轻叹了口气,命人还了酒钱,客气告辞,一行人缓缓上桥,走了。
看着他们远去背影,掌柜额头渐渐冒出汗。他把小二叫过来,“你去府里告诉林嬷嬷一声……”说出口后又觉着不对,“你看着店,我回府里一趟。”
这间酒肆,是杨老爷。
掌柜匆匆到了杨宅门前,正好遇上青雀牵着青苗、青树要回家。见了掌柜,青雀甜甜笑着问好,掌柜笑问,“上完学了?青雀,今儿学了什么啊。”
青雀一一数着,“读了一首诗,爷爷说是宋朝诗人,诗名是菜圃,种白菜。学会了十个字,爷爷说虽是很难看,都写对了……”
声音稚嫩清柔,如击玉罄,如出谷黄莺,掌柜微笑看着她,“大叔正想去你家,跟你爹娘换几担米粮。”还是送她回家吧,谁知道那拨人到底是何居心,会不会回头再来。
若是见了面,包管只要一眼,青雀便无所遁形。
青雀活笑了起来,“大叔,您和我们一道啊。”把弟弟小手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