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九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十九章 (第3/3页)

于对美国世界战略利益的长远考虑,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尼克松原本是一个老牌的**分子,他入主白宫不久,就发生了苏军入侵捷克事件。他访问欧洲,在巴黎,戴高乐毫不客气地给他上了一课。戴高乐说:美国也好,欧洲也好,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白,最大的敌人并不是红色中国,而是苏联。尼克松虽然是一个坚定的**老手,他上任后迫于国内压力想早点结束越南战争,这时他终于明白,戴高乐的话是对的。他对戴高乐说:我们现在要解决的很多问题,不同红色中国打交道是行不通的。

    戴高乐当时还说过:中国一旦被怀有野心的苏联打败,发生另外一场捷克斯洛伐克事件,那么,西方的灾难也就临头了。

    捷克事件后,西方担心的就是中国成为下一个捷克,因为尽管中国对苏态度强硬,但双方的胜败优劣是非常明显的。尼克松和戴高乐都清楚,正由于有一个强大的不服软的中国与苏联抗衡,美国和西方才从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好处。因此,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接下来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基辛格与多勃雷宁交谈之后,尼克松召开了国家安全紧急会议,研究这个突发的事情。会议决定,除了予以明确的回绝苏联外,还得想办法把苏联的企图告之中国,以避免巨大灾难的来临。

    用什么方式告之中国?有两个途径,一是由媒体披露,二是由美国驻波兰大使通报给中国驻波兰大使。

    以上内幕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步披露出来。后来叛逃到西方的前苏联克格勃高级官员谢甫琴科认为,没有发生核袭击,原因在于除了美国警告苏联,这样做会导致美苏间严重对抗外,还在于中国有了充分准备。

    但美国人认为,中国充分的准备,与美国的提醒,不无关系。

    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约翰?纽豪斯撰写的《核时代的战争与和平》和美国前白宫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所著的《权利的终结》中,也都曾披露这样的细节。由此看来,苏联果真要准备对中国下手。如今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们可能对此不以为然,但在当时,其紧张气氛是足以令人窒息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