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八章(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八章(三) (第2/3页)

椅垒到了墙边,地上,是两排通铺。乔平说:“条件艰苦,跟北京没法比啊。”

    陈芳允说:“我们是来这儿做事的,不是来享受的,越安静越好,就是住山洞,‘臭老九’也觉得比在北京舒服!”

    冬日的深夜,外面朔风呼啸,雪花飘飘。室内,炉火烧得正旺。昏暗的灯光下,陈芳允等人,披着大衣,各自坐在一张小课桌前,写写画画。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还未升空,陈芳允和他的同事们,就已经着手制定返回式卫星测控和回收方案的前期工作,而且他们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绘制中国航天测控网的蓝图。

    直到1976年,陈芳允60岁时,才终于实现了入伍的愿望,穿上了军装。这在人民解放军中几乎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例。

    126.如果他有来世,我相信,他还会选择这个职业1968年,七机部的混乱达到了顶峰。

    6月8日,冶金学和航天材料专家姚桐斌在家中被造反派殴打致死。姚桐斌194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1年获得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回国后,一直致力于航天材料科学,被誉为中国第一代航天材料工艺专家和技术领路人。

    这位后来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专家之死,让周恩来悲愤难抑。据说周恩来正参加一个外交宴会,有人把姚桐斌被打死的消息通报给他,他当即变色,手中的酒杯掉在地上,摔碎了。这恐怕是周恩来一生外交生涯中少有的失态。

    10月10日深夜,长期遭受迫害难以忍受的赵九章写完最后一份检查,上交了家中最后一件属于公家的东西一块小黑板之后,服下大量安眠药自杀。

    本来,周恩来为了保护包括赵九章在内的一些科学家,国庆节前亲自拟定了邀请科学家参加国庆活动的名单,其中就有赵九章,而且是以他本人的名义发出的请柬。但是赵九章没有接到这份也许能救命的请柬。后来一查,是科学院的造反派私自扣下了。

    听到赵九章自杀的消息,周恩来的气愤之情难以言表,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