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八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十八章 (第3/3页)

你赞成他就反对,你反对他又拥护,搞得昏天黑地一团糟,遇到任何技术问题,都吵起来没个完。

    困难关头,任新民相信,广大科技人员和工人群众还是通情达理的,热爱航天事业的人还是大多数,只是需要他多跑些路,多费些口舌,多一点耐心,多受些委屈。那阵子,他伴着“造反有理”的歌声,伴着武斗的枪声,坐公交车穿梭于南苑、永定路研究室或者是云岗发动机试车台之间,常常是利用坐公交车的工夫,打个盹儿。

    长征一号火箭的研制,就是在这种艰难情况下推进的。

    科学家日子不好过,元帅的日子也不好过。

    在国防科委大楼门前的墙上,常常能看到批判、火烧聂荣臻的大字报。八届十二中全会为“二月逆流”事件定了调子,“二月逆流”成员全都成了反党分子。至此,聂荣臻成为国防工业、国防科研系统的主要批判对象。

    1967年7月15日,军委常委会上,聂荣臻提议把军事接管的国防科研机构,组成18个研究院,以便排除干扰,开展国防科研工作。他的愿望是,既要保护好这些单位不受冲击,同时还不中断国防科研工作。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9月20日,这个提议经国务院会议讨论后,正式形成了《聂荣臻同志关于国防科研体制调整改组方案的报告》,上报**、**、周恩来、中央常委、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10月25日,**在这个报告上批示:“荣臻同志:此件压了很久,今天看过,很好,照办。”并决定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发出,要求各单位遵照执行。

    拿到这个批示,聂荣臻心里踏实了一些。但是没几天,国防科委造反派贴出大字报,说聂荣臻为了垒聂氏山头,所以想出了组建18个研究院的主意。谁都明白,很多地方,局面已经失控,靠一份中央文件,想解决所有问题,不可能。

    聂荣臻预感到自己快要靠边站了。有一天,他把钱学森叫来,说:“学森,我现在最放不下心的,还是卫星。科学院乱得厉害,卫星研制工作,得想办法另起炉灶。我想找机会,建议军委下命令成立空间技术研究院,把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任务,交由国防科委来抓。”

    钱学森说:“您的意思,把卫星任务从科学院拿过来?”

    聂荣臻点点头:“到时候,我想推荐你兼任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今天叫你来,就是先给你打个招呼。”

    钱学森说:“聂总,院长这个担子,可是不轻呀!”

    聂荣臻说:“正因为不轻,才让你来担。”

    钱学森一时犹豫。

    聂荣臻问:“有什么困难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