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六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六章 (第2/3页)

,我就没法工作了。”

    折腾了大半天,聂荣臻才得以脱身。回到家,他的心脏病又犯了。

    位于北京花园路的核武器研究院,朱光亚、彭桓武、邓稼先、于敏、周光召等人又在为氢弹设计而呕心沥血。众人从核试验基地回来不久,在彭桓武的指导下,全威力氢弹的理论设计方案,进展得很顺利,不出意外,1967年2月份就可以确定。这个进度让二机部都感到意外。在青海金银滩的李觉、王淦昌、郭永怀、陈能宽等人听说后,倍受鼓舞。

    为了这个方案,大家都拼了,一天当两天用,他们的眼睛,都是红红的。

    有一天,彭桓武抱着一摞外文报刊来到理论部大办公室。周光召问他,有什么新发现。他说:“西方媒体都在猜测,法国什么时候爆炸氢弹。我猜测法国很有可能会在1967年爆响氢弹。”

    邓稼先一听,有点急了:“这么说,法国有可能抢在我们前面?”

    彭桓武说:“很有可能。”

    众人面面相觑。邓稼先等人找到朱光亚,提出,我们的试验时间应该提前。于敏也建议说,我们应该争取响在法国前面。大家都提出,能不能向中央反应一下。

    朱光亚有些犯难,因为原定计划是1967年10月1日前炸响,各单位都是按照这个时间表来进行的。

    彭桓武说:“我们抓紧点,7月1日前炸响,怎么样?”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叫好。朱光亚表示,如果能响在法国前面,那一定是件有意义的事。计划提前至7月1日之前,光我们着急不行,还要国防科委、核试验基地、空军等方方面面都同意才行。他会尽快把这个设想报告部里,然后报告国防科委和聂帅。

    在金银滩核研制基地,为了赶进度,郭永怀建议,为了争取时间,第一颗氢弹充分利用已有的一套原子弹航弹壳,因陋就简,只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不再重新设计制造新的航弹壳,这样还能节省一笔经费。

    不久,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主持召开了一个小规模的中央专委会,由张震寰汇报氢弹试验准备情况和试验安排。他汇报说,这次试验采用轰6甲型飞机为运载工具,空投带降落伞的航弹,预定在距地面3000米高度上空爆炸,俗称为机、伞、弹试验方式。按照理论设计,氢弹的爆炸威力在150万吨至300万吨梯恩梯当量之间。目前,各有关方面的准备工作,正加紧进行,总的看,进展顺利。国防科委在与二机部、核试验基地、空军等单位仔细研究后,建议批准在7月1日前,进行这次试验,争取响在法国前面。

    周恩来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