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艰难时日 (第3/3页)
自己孤立起来,不要外国书籍,不要参考国外技术了,那是蠢人!为什么不利用人家的成果?”
众人久久回味着聂荣臻的话。
聂荣臻还说:“另外,你们注意到了吗?尖端,可以带动一般,两弹研制和试验促进了其它工业的发展。**说:要有、要快、要超。因此,我们还要继续突破,要加快速度。”
11月3日,聂荣臻等人乘直升飞机来到罗布泊戈壁滩深处的孔雀河畔。在这里,一座已经建造起来的铁塔,耸入云端。铁塔下,四通八达的电缆沟,也已经开挖好,电缆已经铺了进去,连接着许许多多的工号。这些工程,是为氢弹原理试验而秘密准备的。这也是聂荣臻此次来核基地的主要目的。
聂荣臻问:“这座塔,和第一颗原子弹那座塔,差不多吧?”
程开甲回答:“这座塔要高一些,原子弹那座高102米,这座高110米。”
聂荣臻又问:“氢弹原理试验,爆炸威力要比我们第一颗原子弹大好几倍,采用塔爆方式,安全吗?”
程开甲回答:“当量大,爆点低,爆炸后产生的放射性沉降会显著增多。为了尽量减轻它对场区下风附近地区的影响,我们反复论证后,决定下一步对塔基半径230米内的地面,用水泥和石块做加固处理,以便减少地面松土震入烟云。我们用常规炸药做过一次爆炸模拟试验,这样做,相当于把铁塔加高约60米。”
聂荣臻满意地点点头:“核安全,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张蕴钰介绍说:“这座铁塔是华北金属结构厂加工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那个厂乱了套,任务都停下来了,总理发了火,又派部队进驻,才按时完成了加工任务。”
程开甲还介绍说:“氢弹原理试验的工程量大,共有大小工程113项,需要铺设电缆1400多公里,很多工程即将完工。”
聂荣臻满意地说:“核试验基地的同志,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出了大力。你们动作快,氢弹原理试验,就能够加快进程。”
不远处,有施工的队伍。聂荣臻等人赶了过去,正在施工的人,认出了聂荣臻,喊一声“聂帅来了。”人们纷纷围上来,有部队官兵,也有技术工人。人们七嘴八舌,喊着“聂帅好”。张洁就在人群中。张蕴钰请聂荣臻给大家讲话,聂荣臻同意了。张蕴钰赶紧叫人搭个简易主席台。聂荣臻说:“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