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三章(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二十三章(三) (第1/3页)

    据说聂荣臻听了,很不高兴,摇摇头说:“钱三强可是国宝呀。他到农村能干什么?”

    事实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的第三天,也就是1964年10月18日,钱三强就到河南信阳农村参加“四清”去了。为了工作方便,他化名“徐进”,徐是他母亲的姓,“进”则是他平时喜欢用的一个字,寓意进步、进取、前进等等,1951年他和何泽慧喜得一子,便起名为钱思进。

    到信阳农村后,工作队的人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大家都叫他老徐同志,还有的叫他老徐头。老徐同志帮五保户挑水,开始时不会挑,水经常把鞋打湿,热心的老乡就教他,很快他就学会了挑水。

    一次,他和农民一起劳动。牛拉着石磙子轧谷子,一头牛蹶起尾巴要拉屎,他发现了,大声地喊:“哎哎,慢着,慢着!”他一时找不到接牛粪的器物,放下木杈,情急之下,伸出双手接住臭哄哄的牛粪,笑嗬嗬捧到场院边的泥土上,然后在泥土里搓手。一同干活的社员们冲他笑:“老徐同志,你可真行呀!”

    这样的生活也是快乐的。

    而他的夫人何泽慧这个时间段,正带领30名原子能所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配合核武器研究院进行氢弹理论研究。经过四个月的攻关,何泽慧等人终于拿到了第一套可靠的轻核反应数据。于敏对此非常满意,认为这对研究氢弹途径的选择起了重要作用。彭桓武认为,拿出这套反应数据的时间,一般正常情况下需要两三年时间。而何泽慧领导的攻关小组,只用了四个月就完成了。

    发射火箭,造成事故,在美苏两国历史上,都有过惨痛的教训。最典型的就是1960年10月,苏联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洲际导弹时,火箭在发射台意外爆炸,当场炸死了在现场主持发射的国防部副部长兼火箭部队司令涅杰林元帅,以及数十名将校级的火箭专家,损失惨重。

    苏联的那次爆炸,还只是普通弹头,而中国要进行的试验,是导弹和原子弹加在一起的双重威力,如果出问题,那就是难以预料的场面。所以,周恩来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

    有一天,周恩来把火箭和核弹头的两个领军人物钱学森和李觉叫到了中南海西花厅。一见面,周恩来劈头就问:“怎么样,二位?”

    谁也不敢百分之百打保票。钱学森挠挠头皮说:“我们保证导弹不掉下来。”

    李觉也咬咬牙说:“我们保证,就是掉下来,也不在地面爆炸。”

    周恩来听了,并没有显示出欣喜,而是口气沉重地说:“我总是不放心,真怕掉下来。万一失败就是天大的事,等于自己给自己扔一个原子弹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