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二章 再上征途(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十二章 再上征途(二) (第3/3页)

试验基地上空投下一颗原子弹,中国核航弹试验获得成功,表明中国从此有了可供实战用的核武器。

    但是,中国当时所拥有的轰炸机在性能上还很落后,苏联和美国任何一种歼击机都能够轻而易举地进行拦截。就中国当时的实力而言,企图依靠数量和质量都很薄弱的飞机来建立自己的核威慑,显然是行不通的。也就是说,发展导弹核武器,是中国必须走的一条路。

    美国方面认为,中国要掌握导弹核武器,短期内不可能。当时,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预言:五年内中国不会拥有导弹核武器。

    他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美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发射载有核弹头的导弹,用了12年,苏联也差不多,所以,中国用10年时间发展,是正常的。至少5年内,不会有。这是美国人的基本判断。

    鉴于此,氢弹加紧研制的同时,导弹、原子弹“两弹结合”的试验,也提上了中央专委会的议事日程,考虑到以后打仗,靠飞机投掷核武器,易于被敌方击落,其作战使用价值不如导弹核武器,中央专委确定核武器的发展方向,应以导弹核弹头为主,空投核航弹为辅。

    要搞导弹核武器,就必须先进行“两弹结合”试验。

    这个时候,东风二号已经连续7次发射,均获成功。但要用于发射核武器,需要对它增加射程。

    在中央专委会上,聂荣臻汇报说,经过增程后的“东风二号甲”,不久就要进行发射试验。周恩来关心核弹头的研制情况,刘杰汇报说,进展很顺利,二机部争取在1965年底之前,拿出能用于装配到导弹上的小型核弹头。

    周恩来总结道:“导弹、原子弹能不能进行两弹结合,把它合二为一,变成导弹核武器,中央和**都很关心,希望各部门大力协作,尽早安排两弹结合的有关试验,力争早日把配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导弹装备部队,真正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

    100.他无数次到大西北,却没有去过一次敦煌1965年初秋的一天,一枚新研制的“东风二号甲”,在导弹试验基地的一个发射场上,缓缓竖立起来。

    每当发射任务来了,就是基地最热闹的时候。平时,偌大的基地,上万人,如果没有发射任务,除了反来复去搞枯燥无味的训练,就是进行更加枯燥无味的政治教育、政治学习。因此,基地的人,最盼望的就是搞发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