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再上征途(二) (第2/3页)
批准了国防科委的报告,将研制卫星列入国家计划。
8月2日,中央专委会第12次会议,提出了对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要求:必须考虑政治影响。我国第一颗卫星应该比苏美第一颗卫星先进,表现在比他们重量重,发射机的功率大,工作寿命长,技术新,听得见。
中央专委会还确定了中国发展人造卫星的方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并对卫星工程作了明确分工:整个卫星工程由国防科委组织协调;卫星本体和地面测控系统由中国科学院负责;运载火箭由七机部负责;卫星发射场由导弹试验基地负责建设。
由此,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始进入了工程研制阶段。
为保密起见,中央专委确定,把人造卫星工程的代号定为“651”任务。因为提出搞人造卫星建议的时间是1965年1月,这个代号就是从这儿派生的。
赵九章获知中央批准卫星工程正式上马,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热泪盈眶。他说,从58年到现在,整整7年,卫星一直在我脑子里转个不停,不论黑天白夜,它转啊转的,就没停过。终于盼到这一天了……
99.美国国防部长预言:五年内中国不会拥有导弹核武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美国加紧对中国进行全面遏制和战略包围,它扩大越南战争规模,沿太平洋东岸几十个军事基地组成的所谓新月型包围圈,就像悬在中国头顶的一把弯刀。同时美方还陶醉地认为,中苏关系会发生剧变,苏联势必会在中国还没有完全掌握核武器的实际应用之前,先发制人,对中国实行摧毁性的核打击。
实际上,苏联对中国的威胁一样大。1963年,中苏关系全面破裂后,苏联调集重兵进驻蒙古,中蒙边境离北京直线距离只有区区500多公里,尤其是苏联还在中蒙中苏边境部署核战略部队,对中国构成严重威胁。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西方认为那不过是个原子装置,还不是武器,不必大惊小怪。
这让中国领导人感到,过去手里边没有过硬的家伙,腰杆子硬不起来,现在有了原子弹,还是不能松口气。因为你光有个原子弹还不行,你这还不是武器,它还没有眼睛,没长腿,不会跑,你总不能留着炸自己吧?所以,我们能否尽快拥有能用于实战的核武器,生死攸关!
1965年5月14日,一架轰6型飞机在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