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二十一章 天地惊雷(三) (第1/3页)
转眼间,国庆节到了.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15个国庆日,也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即将爆炸的时刻。
有一个故事,至今在核试验基地流传。10月1日那天凌晨,有个技术员跑出帐篷大声喊道:“‘零时’批准了,中央已经批准了!”大家都惊呆了。
人们都纳闷,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他做了个梦,梦见中央批准的“零时”,是三个“15”。
啥意思呢?大家就凑到一起猜。今年是建国15周年,这算一个15;今天是10月1日,再过15天,是10月16日;还有个15,是下午3时。”
大家都嘻嘻哈哈笑起来。谁也没有想到,十几天后,中央批准的“零时”,恰恰就是1964年10月16日15时。
这真是一个神奇的梦境。
在等待的日子里,日理万机的周恩来,一直牵挂着核试验场周边的人民群众。他亲自向卫生部交待:根据预测,试验时敦煌地区有可能会落下尘埃,为保证居民健康,卫生部要采取措施,一是食用菜要用水洗干净,二是婴儿不吃牛奶羊奶,三是不要吃动物的甲状腺……
他还指示,原先在北京的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邓稼先这四位科学家,赶到核试验基地,参加核试验。为此,张爱萍特意从马兰派出一架专机,来接他们。
出发之前,邓稼先的母亲病了,住进了北京医院。刘杰问他:“小邓,你能离开吗?”
邓稼先毫不犹豫地说:“能。”
搞核试验,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极为严格。爆炸“零时”的选择,既要考虑到地面的天气情况,也要考虑到高空风的风向,以免吹到印度和苏联,同时,还要考虑到,烟云经过的区域,不要有降雨。
指挥部根据这一原则,确定了爆炸“零时”,在1964年10月15日至20日之间,并派总参作战部参谋兼第一次核试验办公室主任李旭阁,乘专机回北京,向周恩来报告。
李旭阁一个人带着全套文件,往北京飞。一路上碰到好多奇怪的事儿。先是从罗布泊场区往马兰机场去的时候,晚上,一台车就送他一个人,路上跑着跑着,差一点翻车,原来一个轮胎跑没了。天气很黑,找不到那个跑掉的轮胎,最后还算不错,把备胎弄上了,快天亮时赶到了那个土机场。飞机一直在等他,在机场,空军作战部副部长恽前程很着急,见他来了,才松了口气。上了飞机,机上除了机组,就他一个人。因为途中天气不好,不能直达北京,先要在包头机场降落。飞了半天,到了包头机场,往下落。包头那会儿刚下过雨,飞机盘旋下降的时候,一只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