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天地惊雷(二) (第3/3页)
人,而我是其中之一。第一颗原子弹是个两人合抱那么大的铝合金球体,里面主要是由浓缩铀、烈性炸药和金属构件组成,还要插上几十个引爆雷管。去马兰后,我们在主控站的工作队一共有12人,由我和装配车间副主任吴文明带队,我们的任务是在基地现场最终装配好596-1。”
张寿齐,时任核武器研究院工程师。他回忆说:“我们在塔下工房里装配原子弹,费了好大的劲。有的部件经过长时间的运输和存放,这个时候就有点膨胀,到现场你还要修啊,拿铜刀和铜网慢慢刮,一点一点地蹭。开始上头不让刮,怕弄响了就完了。”
陈常宜,时任核武器研究院工程师。他回忆说:“596装配完之后就要进行吊装程序,在596产品正式吊装之前,所有的环节都要检查,几百米长的钢缆仔细看,吊装用的那个吊篮,用放大镜看,钢丝要一点一点儿查。有一次检查,发现钢缆有一丝断了,当时就很紧张,讨论了几次,后来还是下决心换了。”
93.人世间最漫长的东西,就是一个“等”字核试验的时间一天天临近,试验场也越来越沉静下来。对爆炸那一刻的焦急等待,让人倍受煎熬。
后来有采访者问李旭阁,说您一直跟着张爱萍,发现他紧张吗?李旭阁说:“紧张。所有人都紧张。这时的核试验场,千军万马齐集于此,人们都在紧张准备。基地有个人叫贺成功,张爱萍一听特别来兴趣,说你这个名字好,贺成功嘛,成功了,当然要庆贺。”
张爱萍将军的儿子张胜也在一篇文章中写到:“后来我问我父亲:你紧张吗?他说:紧张!我又问:比打仗呢?他回答:还要紧张些。我问为什么?他说:事关重大。”
接受我们的采访人,每每提到596爆炸之前的日日夜夜,都说那时真是紧张,上上下下都紧张。又说,现在的人可能无法理解了,当时那个形势,不由你不紧张,经常是心提到嗓子眼上。
从9月25日起,全体人员就进入待命状态。张蕴钰有一天对程开甲说:“等得人心焦呀。这世上什么东西最长?我算体会到了等!人世间最漫长的东西,就是一个等字!”
基地副司令员张英后来回忆:“那二十多天里面,现场有好几千人,对每一个人都是考验。原子弹已经在那儿放着,这么等着总不是个办法啊……张蕴钰跟我们说,这么等下去,弄不好会出什么事情。场地里面,几百条电缆都通着原子弹,控制电缆和连通各个单位仪器的电缆,到处都是,有地上的有地下的,坏上一根就成问题。过去打仗也是这样,都准备好了,就是最后发起攻击的命令不下,这时候最着急的是下边的指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