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九章(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九章(四) (第2/3页)

戈壁滩上回荡,场面一阵忙乱。

    事后查明,加注液氧、酒精时,因为天气太热,温度太高,燃料膨胀、气化得厉害,导弹燃料贮箱内加不进所需要的燃料,并且溢出了一些。情况报到指挥部,张爱萍、钱学森、任新民等人都愣在了那里。

    这是从来没遇到的情况,也是想象不到的结果。人们连忙跑到发射阵地查看,任新民粗粗计算了一下,发现由于温度急剧升高,推进剂密度变小,射程肯定受影响,如果不能到达1200公里外的落区,那么,在落区的测量设备就用不上,数据自然拿不到。

    如果这样,这次试射,即便是导弹飞行过程完全正常,也不能说是发射成功。

    钱学森提出,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宁可推迟发射。

    李福泽说:“那就想办法往弹体里多加一点推进剂嘛!让发动机空中多工作一会儿。”

    任新民告诉他,导弹燃料箱容量有限,已经加不进了。有人骂道,都怪这鬼天气,冬天冻死人,夏天热死人。李福泽道:“现在夏天刚刚开始,总不能推迟到秋后发射吧?”

    众人无语。张爱萍坚决地摇摇头:“决不能无限期推后。”

    针对突然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指挥部领导和主要的科学家加紧研究,李福泽认为,戈壁滩的夏天,尤其是白天,温差变化不大,指望选一个阴凉天发射,恐怕也是于事无补。钱学森认为,不能打天气的主意,只能在导弹身上想办法。将来打仗,是不可能选择天气的。有人提出,主动把射程缩短一点。钱学森说,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改变射程。我们来的时候,专门给聂帅汇报过,这枚新的东风二号导弹,规定射程就是1200公里。怎么突然又变成1100了,或者1000了?这恐怕不行!再说,落区的测量设备,都已经定位,不可能再搬家。

    张爱萍、任新民也不同意改变射程。

    …………

    一方面,又组织年轻的科技人员讨论,集思广益想办法。在一间大会议室里,几十个科技人员你一言我一语,说了半天,也没有什么好主意。

    中尉王永志坐在一个角落里。他想出了一个主意,因为他的职务几乎是最低的,所以他一开始没有发言,等人们讲得差不多了,他站起来说:“我建议,少加一点燃料,减少燃料的总重量。”

    人们一听,顿时哄堂大笑。有人说:“王永志,开玩笑吧?明明是推力不够,射程才短的,你还要往外卸燃料?疯了?”还有人说:“你再卸,中程导弹就变成短程的了。”

    结果,把王永志的声音给淹没了。

    王永志认为,自己的思路是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