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三) (第2/3页)
最后汇聚到铁塔底下。
就在这个时候,程开甲率领核试验研究所的大队人马,从北京搬到了罗布泊。程开甲到达那天,正在指导工程兵挖电缆沟的丁健飞、张洁认出了程开甲,他们激动地跑过来,亲切地互致问候。程开甲关切地打量着丁健飞、张洁,说:“戈壁滩的风就是硬啊,你们可是黑多了,不过也结实了。”
张洁说:“程副所长,我们可是一直盼你们来,天天盼夜夜盼。”
程开甲说:“我给你说过嘛,等这个铁塔竖起来,大部队就该来了。”
程开甲到了不久,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他看到电缆沟里,有不少小石头,有的石头还挺尖利,如果就这样铺设电缆,他认为,核爆炸时,电缆有可能会被原子弹造成的冲击波或地震切断,造成测试中断。他带着这个问题找到了司令员张蕴钰,提出,电缆沟里,都要铺放细沙,而且要把石头捡干净。
有的领导认为,这么结实的电缆,想弄断它也不容易。现在时间这么紧,一天都不敢耽搁,能过得去就算了。副司令员张志善对程开甲说,你这个建议,听着简单,其实可是个大工程,至少需要几百卡车的沙子,都要从外面运进来。还有人问程开甲:“前面完成的工程怎么办?是不是需要返工?”
程开甲态度坚决地说:“返工!”
张蕴钰一直无语,人们都望着他。张蕴钰终于发话道:“我没什么好说的,照程开甲同志的意见办!无条件地办!”
这个决定,让程开甲心里踏实了。他和张蕴钰的友谊,也是这样建立的,每到关键时候,张蕴钰总是无条件地支持他,使他感到作为一个技术人员,有了这样的领导,是幸福的。
1964年4月,也就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半年前,基地命令警卫营派出一支精干小分队,在场区周围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进行拉网式巡逻,警卫营抽调副连长何仕武、排长王万喜、战士王俊杰、司喜忠、丁铁汉、潘友功、王国珍共七人。小分队出发前,副司令员张志善亲自给他们下达任务,张志善说:“你们的任务是:到场区最荒僻的地带搜索巡逻,一是防止有特务、坏人,二是防止有牧民误入场区。你们这次巡逻任务将要在艰苦的环境下完成,沿孔雀河呈扇面搜索前进,孔雀河里的水可以饮用;方式:徒步;时间:大约180天;衣食住行全由你们自理,不能带任何交通工具和通讯器材。”
为了保密,这支小分队对外的名称是“打猎队”。
基地在孔雀河岸边的一个土丘边,为他们设置了一个补充点,每半个月左右,小分队就回到这里来补充日用品。营里按时把日用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