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九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九章 (第2/3页)

-235进入容器。容器,渐渐满了……

    1964年1月14日,是一个辉煌的日子。被称为世界上最难以捕捉的物质铀-235,在兰州铀浓缩厂提取成功。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之后,第四个生产出这种产品的国家。法国虽然此前爆炸了原子弹,但用的核材料是钚,而不是铀。

    1月20日,**主席在二机部的报告上写下两个大字:很好。

    **关注原子弹,也关注着导弹。1964年2月6日,钱学森受邀到**住处谈话。在中南海**住处,**高兴地把钱学森让到沙发上就坐,他说:“我们搞原子弹很有成绩呀!”

    钱学森回答:“主席,我有耳闻。”

    **道:“怕不止于有耳闻吧?”

    钱学森老老实实道:“原子弹实在是只有耳闻,我是搞运载工具的。”

    **说:“是的。你们搞了1000公里的,将来再搞2000公里的。”

    钱学森说:“美国在东南亚新月形包围圈上的有些基地,有2800公里以上的距离。”

    **感兴趣地:“我们导弹将来可以到夏威夷?”

    钱学森道:“谁都知道,美国费尽心机搞这个包围圈,目标就是中国。我们的导弹,不久的将来,要能打得更远。”

    **笑了:“你搞的导弹那么厉害,有没有办法对付它呀?”

    钱学森回答:“美国做了一些反导弹试验,但是不成功。”

    **信心十足地:“有矛,必有盾!再厉害的东西,总可以找到对付的办法。要研究反导弹,搞少数人,有饭吃,专门研究这个问题,5年不行,10年,10年不行,15年,总要搞出来的!”

    钱学森记住了**的话。后来,国家组织力量,也进行了反导弹的研究,钱学森投入了很大精力,研究用飞机打导弹、用导弹打导弹、用激光打导弹,用超级大炮打导弹……终因那个时候条件不成熟,工程还是下马了。美国在这方面付出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做了几十年的探索,不论是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还是小布什的“tmd计划”,也都有许多难点没有解决。

    然而进入到2009年,中国反导试验获得初步成功,震动了世界。在西部的导弹基地,中国成功用一枚导弹拦截了一枚目标导弹,**近半个世纪前的预言,渐渐成为可能。可以预见,反导将成为大国未来争夺太空制空权的重要一着。**的预见性,确实是惊人的。

    83.原子弹最忌讳的问题出现了兰州铀浓缩厂分离出的铀-235,要变成白色晶体,装进暖瓶大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