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章 指日可待(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八章 指日可待(四) (第3/3页)

案,是成功的!”

    王淦昌对张爱萍说:“这样就能确保核爆炸成功!”

    张爱萍异常激动地向大家表示祝贺,说几年心血没有白费,我马上报告北京。

    2007年夏天,我们特意来到那座保存完好的碉堡里,一切都是那么神秘,事情恍若发生在昨日,但已物是人非。

    我们多方考证过,正是这一次试验的成功,使高层认为,中国原子弹成功在望。王淦昌说过:“这次试验很重要,是一个重大突破,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做了。”周光召也说过:“596要响,不必做太多的试验,从1:2过渡到1:1,只是一个工艺问题。”那一段时间,他们在这一边做实验,一边挖防空洞,晚上还要搞防空演习,因为当时总有传言,说是美国要来轰炸。还有u2飞机,经常来光顾。科学家们露天工作时,每当接到电话说注意隐蔽,现在不能**,他们就知道这是u2飞机正从头上飞过。

    站在碉堡门前,望向茫茫荒原,周围是那么静谧,没有一个游人。从1959年选中这么个地方,到1963年底,4年时间,几万人背井离乡,在这儿拼命劳作,就是为了在原子弹正式爆炸之前,在这儿做最后的大型爆轰试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直到离开这里,甚至到死,都不知道他们做这么多的工程,盖那么多的房子,到底是为了什么。

    对李觉来说,这里也许是他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地方。他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以至于后来有人拿他跟领导美国“曼哈顿工程”的格罗夫斯基将军相比,格罗夫斯基是建造五角大楼的总工程师,也是洛斯?阿拉莫斯实验所的最高长官,美国早期的原子弹都是在他的领导下进行的。

    李觉心中一直没忘记那些无名的英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几年之后,他感到有些事情不必搞那么神秘了,有一年,他把青海一个地质队的队长和书记请来,一块过春节,最初就是他们辛辛苦苦翻山越岭找到铀矿原料的,没那个,也就说不上什么原子弹。李觉拿来一张蘑菇云的图片给他们看,说,这就是用你们找的东西做的。他们一看,既惊讶又激动,半天不说话,都掉泪了。

    在金银滩采访时,我们还特意找到当年试验结束后填埋放射性物质的地方,最近当地政府在那儿立了一块牌子,提醒人们不要靠近,有一定的危险性。

    离开的时候,我们有些恋恋不舍。那些尘封的往事,也许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了。在这么荒凉的地方,曾经过去的一切,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精神动力,但愿后来的人们,不要忘记它。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