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指日可待(三) (第2/3页)
钱三强的焦急,何泽慧看在眼里。多年来,在科研上,钱三强是沉得住气的,可这一回,他有些坐不住了。他说:“决不能让它成为绊脚石。”
1963年底之前,必须拿出来,否则就要误事。这是钱三强对何泽慧的交待。
王淦昌从青海回北京办事,也惦记着这一块。他和彭桓武、朱光亚、何泽慧一起,先后拟定了几个实验方案。有一天,他亲自来到实验室,指导年轻人操作,还详细查看了以前的实验记录,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请你们记住,科学的大门,往往是年轻人敲开的。中子的发现者恰德威克,就是一个年轻的科学家。你们也要像他那样,反复实验,不要为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我相信你们年轻人,一定能揭开点火装置原料的奥秘。”
79.那还等什么?还不抓紧干1963年11月上旬,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周恩来再次主持召开中央专委会,贺龙、聂荣臻、**、薄一波、罗瑞卿、张爱萍、刘杰等委员,以及钱三强、李觉、朱光亚等人到会。
周恩来先讲了国际局势,大意是,据可靠情报,不久前,蒋经国飞到美国,在华盛顿进行游说,他在与肯尼迪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麦考恩等人会面时,针对我们的原子弹工程,曾经讨论了一个方案,就是派遣一支由300到500名特种人员组成的突击队,对我们的核设施进行空降突袭。中国原子弹工程,牵动国际上的神经,种种迹象表明,国内外反动势力妄图使中国原子弹计划胎死腹中。
听到这儿,贺龙一拍桌子,说道:“白日做梦!”
刘杰汇报了原子弹工程进展情况,大意是,准备近期在青海研制基地做一次重要的实验,按原子弹的尺寸,做一个缩小一倍的模型,除了没有铀裂变材料,其它一切都是真的,实验的目的,一是检验原子弹的点火中子源能否产生足够多的中子,二是检验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是否正确。把这次实验称作1:2爆轰出中子实验。
因为专业术语太多,很多领导同志听不大懂,尤其是对点火中子源,搞不清是什么东西。周恩来提出,请哪位专家详细介绍一下。
这个任务落到了朱光亚头上。
朱光亚形象地讲道:“是这样。人们都知道,点燃鞭炮需要的是明火,引爆一枚炸弹,需要雷管,倘若没有明火和雷管,就无法使鞭炮和炸弹炸响。那么,搞响一枚原子弹,需要什么呢?爱因斯坦讲过,如果中子轰击核原子,就可能引起核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