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五章(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十五章(三) (第1/3页)

    先是罗瑞卿向中央提出,由于原子弹技术的复杂性和高度综合性,涉及面很广,要钱,要人,要物,要地盘,为这些扯皮、吵架、骂娘的事情很多,靠一个部门很难完成任务,需要全国各方面的配合.由谁来抓呢?中央应有一个专门机构来抓。

    然后是**,他随即提出,各方面的配合很重要,中央要搞个委员会,以加强这方面的领导,现在就搞,否则就耽误了。他还提出,这件事请总理出面才行。

    形成了共识,**就让罗瑞卿提出一个方案和名单,报中央批准。很快,罗瑞卿写出了《关于建议成立中央十五人专门委员会的报告》,报告中说:“最近,二机部在分析了各方面的条件以后提出,力争在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在国内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而且会震撼全世界,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影响。建议中央成立专门委员会以加强对原子能工业的领导。根据少奇同志的指示,我们考虑,最好是总理抓总……”

    后来人们发现,罗瑞卿的报告中只说力争1964年,没说最迟1965年。经过考证,得知是罗瑞卿有意这样做的,他认为二机部是留有余地,所以,把“最迟1965年”给删去了。

    报告中,罗瑞卿提出了由周恩来任主任的15人中央专门委员会名单。这个名单包括7位副总理贺龙、李富春、**、薄一波、陆定一、聂荣臻、罗瑞卿,7位部长级领导赵尔陆、张爱萍、王鹤寿、刘杰、孙志远、段君毅、高扬。他们都是政府、军队、工交、财贸、科研、文教卫生各方面的负责人。这是个高规格的委员会,许多年里,外界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机构。开始它专门管原子弹,1965年3月以后,它不仅管原子弹,也管导弹、核潜艇、卫星等重大国防项目。

    这个报告邓小平批过之后,很快送到**案头。

    我们研究关于两弹一星的大量文献、资料、回忆录,从中发现,**、邓小平、罗瑞卿三人虽然直接出面的时候不多,但他们每每在关键时候,起到关键作用。

    1962年11月3日,**在这份报告第一页的空白处,龙飞凤舞地批道:“很好,照办。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

    **这15个字的批示,成为当时最振奋人心的号召。大力协同后来也成为我国尖端事业最基本的方针。

    这份文件的原件,现存放在北京解放军总装备部司令部档案棺。可以说它是整个原子弹研制中最重要的文件。1955年中央书记处决策搞原子能时,没有留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